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淩家族人從休寧出發的第十一天,我們從清晨開始趕路,沿途看到的風景非常可人,不但山清水秀,而且動物繁多。
時近正午,我們來到一片近湖的開闊山地,就停下來,用石頭支起爐灶煮食。
我們今天的午飯是一鍋燉,就是米飯上放上水煮後切小塊的刀板香,米飯煮熟後,刀板香與米飯拌到一起,這樣很下飯。
煮好飯後,家人搬開飯鍋就開始煮開水,最後,還小心奕奕地用湖水把火完全澆熄後,才出發離開。
下午沿途也是山路、林道,漸漸開始在山穀深處偶爾看到白牆黑瓦的村落。
當看到田連阡陌時,我們知道離浮梁縣城近了。
這時,淩軒告訴蕭遙劍說:白居易的《琵琶行》裏,“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這句詩詞裏所稱的“浮梁”,就是指我們即將到達的浮梁縣城。
蕭遙劍問:浮梁具體指什麼?
淩軒說:浮梁是指“以溪水時泛,民多伐木為梁也”,就是每當溪流發大水時,百姓就上山伐木為梁,利用大水來運載木頭到需要的地方。
我接著說:浮梁不同於前邊我們看到的任何一個小縣城,其他小縣城的知縣都是七品的,浮梁的知縣卻是五品的。
蕭遙劍好奇地問:為什麼呢?
我說:浮梁地處安徽、浙江、江西三省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浮梁上交的貢賦多,主要是茶葉的稅收。浮梁的茶葉交易十分興盛,要不為什麼白居易說“前月浮梁買茶去”?浮梁這個地方,自唐朝開始,就是朝廷很重視的地方。
淩軒說:浮梁下轄的景德鎮,是全國出名的瓷都;景德鎮生產的瓷器專供皇宮,朝廷會派遣三、四品大員前來監工。
我說:浮梁這座古城,曾變換過名字。
淩軒問:變換過什麼名字?
我說:春秋時,浮梁就叫浮梁;到了東晉時,因陶侃平亂有功,改名為新平,意思是“新進平定”;到了唐朝,重改為浮梁。
淩軒和蕭遙劍不知道的是,明代時,景德鎮是浮梁縣城管轄下的一個小鎮;到了現代時,應該確切地說,自從民國的1912年開始,浮梁縣城搬遷到了景德鎮時開始,浮梁的地位,就反轉過來,改由景德鎮管轄。
其實誰管轄誰,跟平民百姓關係不大。
越行越近,我心裏竊喜的是,我快要親眼看到千年古城:浮梁,在明代的模樣。
要知道,現代時的浮梁縣城,並非就是明代淩家一行人將會到達的浮梁古城。
浮梁古城持續了一千年的時光,都是居於浮梁縣中心位置。
古時候的浮梁縣城很大,有一條名叫昌江的河流經過;在昌江南麵有一個小鎮,起名為昌南鎮。
昌南鎮擁有優質的高嶺土,用它生產出來的陶瓷,質量非常好。
宋朝景德年間,宋真宗趙恒派人到昌南,當地開始了專為皇室製作宮廷禦用瓷器,皇帝特許瓷器底部書“景德年”款,並賜“景德”鎮名,從此,昌南鎮改名為景德鎮。
明朝的時候,浮梁古城在景德鎮的北麵、居於昌江的上遊。
浮梁古城為景德鎮提供燒製陶瓷使用的窯柴、高嶺土和釉果等重要原材料,被稱為“瓷都之源”。
民國1916年,浮梁縣城因昌江洪水水患,搬到了14公裏外的景德鎮。從此,景德鎮就逆襲成為大佬,把浮梁納入管轄範圍。
浮梁縣城搬遷後,古城所在的位置,就叫做舊城村;舊城村裏,有浮梁古縣衙。
浮梁古縣衙始建在唐朝,但最後的擴建是在清朝道光年間,但是古縣衙能讓我們真實地看到古代封建社會的縣級衙署的規製。
浮梁古縣衙是全國僅存的幾處古縣衙之一,占地64495平方米,即95畝,規模稱得上十分宏偉;是我國江南唯一保存完整的封建時代縣級衙署,有“中國第一縣衙”、“江南第一衙”之美稱。WwWx520xs.com
如果你身處現代,浮梁古縣衙值得你前往仔細觀摩。
我們穿過田野,踏在平整的官道上,隻見前方不遠處,出現了一座恢宏的城門和連綿的城牆,浮梁古城到了。
歲月的長河,奔流且不息。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您提供大神風疏竹的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