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我們進入陳府院子,穿過九曲廊橋,見一梅林,梅林中有花徑,通向一座八角亭。
在清朗的月色中,可見八角亭朱甍碧瓦、畫棟雕梁。
初冬月夜,梅樹葉已全落、隻留下光禿禿黑褐的枝條,八角亭在影影綽綽的梅林中,格外顯得精巧華貴。
梅樹到了深秋,葉子開始枯黃脫落,完全入冬後,葉子會掉光,梅樹開始孕育花蕾,在深冬凜冽之時,盈香綻放。
淩軒語帶羨慕地說:這裏種了這麼多的梅花!
前邊手持燈籠帶路的仆人聽了後,扭轉頭對淩軒說:這些不是梅花,是臘梅!在隆冬臘月時,不論有無下雪,樹枝都會開滿鵝黃色的花朵,芳香撲鼻!
蕭遙劍聽了就說:原來這是臘梅!可惜我們錯過花期!聽父親說過,湖北產有臘梅,跟梅花一樣,淩寒獨自香;臘梅跟梅花不同,臘梅花瓣較硬,有蠟質感,故被稱作“蠟梅”。
我知道臘梅跟梅花,既不同科,也不同屬,根本就是兩種不同的植物。
在現代時,我聽說過在湖北宜昌的三峽附近,有一條長約3公裏的蠟梅峽穀,據考證是第四紀冰川時期遺存下來的野生蠟梅群落,並被認定為世界蠟梅原產地。
現代的人在那裏建了一個叫車溪民俗旅遊區,每到深冬季節,3000多畝的野生蠟梅淩寒怒放,凜冽的寒風中,空氣中飄蕩著臘梅的清香。
現在雖然隻見枯枝,但想到深冬時節,這些暗黑的枝條上,開滿了鵝黃的蠟梅花,那真是最撫人心的明媚風景!
穿過八角亭,見一遍矮矮的蒼鬆林,在如水的月色下,鬆樹異常深綠。
鬆林中有一平直青石徑,雖值初冬季節,鬆樹下、石徑旁均開滿了黃色花心、白色花瓣的小花。
我們都被這一美麗的景色所吸引,由衷發出讚歎之聲。
淩軒見我盯著那些小花,臉帶疑惑,他就對我說:這種花叫濱菊,在冬天也可以開放。
走過鬆林,穿過一個圓形的拱門,就是院子主人的日常起居之所。
我們今晚偶遇並拜訪的正是明代江南士大夫的隱居之所。
明代許多曾獲取功名者,遇宦運不順,或對官場厭惡或絕望,家中又富有,就退隱江湖,找一處易居之地,造山引水、安園設林,專心讀書、鑽研藝術,過上自己心中熱愛的恬靜生活。
像我們今晚有幸一見的陳府,建在城市中的小巷裏,在外邊,人們是不知道院內的真實境況,而隱士生活在這園林當中,足不出戶,就可以賞盡春花秋月、夏荷冬雪。
正是:小隱隱於山林,大隱隱於市井。
走進圓開拱門,看見正中是寬闊的園地,許多仆人正在忙碌,他們往園子擺放長條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