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第七幕 越南內戰(1 / 3)

已經被小胡子給逼到了懸崖邊上的英國人的確很好打發,時時刻刻麵臨著亡國危險的他們不敢耽誤時間,也耽誤不起,從丘吉爾向美國人提出的驅逐艦購買申請就可以看出來,短短不到三天時間,20多封求援信出去了,恨不得一分鍾重發一份,沒有絲毫的紳士風度。

悲慘的境遇決定了英國人對於哪怕最微小幫助的渴望,他們缺乏談判的資本,所以碰上了手中有棒棒糖的羅傑就無計可施了,左右出賣的也是法國人和荷蘭人的利益,他們英國隻是失去了一個新加坡而已就換來了可以讓海軍護航驅逐艦規模擴大一倍的強大物資以及更為實質性的援助部隊。

如果不考慮這一結果會對戰後的世界格局產生什麼樣的變化的話,那麼英國人有充分的理由為自己喊上一句:“值!真值!”

可是相對於痛苦並快樂著的英國人,德國和美國卻是開始對華夏心生不滿起來。

德國對於羅傑將仆從國推向自己敵人一方異常的不滿,認為這是一種赤裸裸的背叛!由此,中德雙方原本火熱的關係迅速降溫,雖然德國人也明白需要華夏的支持,並沒有過多的表示自己的不滿,但兩方的合作關係卻無論如何也無法回到過去那種親密無間的程度了。

對於這個結果羅傑早有預料,他也並不擔心。站在曆史上的贏家同盟國一方的話,德國人的態度哪怕再如何惡劣也無法影響到遠在東亞的華夏。即便是曆史改變,德國人征服了蘇聯,最終迫使美國人退出戰爭,那麼也沒有問題,過遠的距離讓德國人無力進攻華夏,雙方的關係隻能回歸正常。

況且,在心理上羅傑也相當的心安理得,他知道德國人曆史上的狀況,現在他已經給了小胡子那麼多的幫助,幫他彌補了那麼多的短板,對於德國來說他羅傑已經是仁至義盡了,天下間還能找出比他更好的合作夥伴麼?

最後,由於地理位置的緣故,即便羅傑不疏遠德國雙方也沒辦法繼續進行什麼貿易了,羅傑想賣東西給德國人都運不過去。潛艇走私?那種規模的貿易羅傑看得上眼才怪了。

比起咬牙切齒的德國來,太平洋對岸的美國人的態度反倒是更加值得警惕。

作為在東南亞有著深刻利益的世界第一強國,自從華夏對日作戰取得優勢以後,美國國內便一直存在著一種聲音,這種聲音認為華夏是一個遠遠比日本更加難纏的對手,應該把華夏作為美國的假想敵。

不過,由於美國國內盛行的孤立主義情緒以及之前羅傑在美國經營起來的人脈,這股聲音一直都不是很大,但是現在卻不同了。

雖然羅傑在美國有著一條龐大的利益關係鏈在幫他說話,可是對於華夏在東南亞勢力的擴張的確引起了以羅斯福為首的很多美國人的擔憂,他們擔心華夏的進一步擴張會影響到美國在菲律賓的利益。甚至可能會像日本一樣,走上一條視美國為假想敵的道路。

盡管羅傑通過自己的關係人一再表示絕對不會繼續在東南亞擴張勢力範圍了,同時也一再表示不會損害美國在菲律賓的利益,可是美國人顯然不相信羅傑的說辭,最終還是單方麵的啟動了製裁程序。

不過由於美國人也不願意和羅傑撕破臉麵,所以這一次的製裁倒是更像是敲打,在提醒羅傑美國人的權力神聖不可侵犯。至於製裁的內容倒是沒有什麼要緊的,大多都是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的東西。

比如宣布暫停向華夏出口鐵礦石半年,可是隨著戰爭的結束,瓊崖境內鋼鐵廠的生產規模迅速下降,短時間內戰爭時期囤積的鐵礦石根本用不完,就算用完了島上的石碌鐵礦也不是擺著好玩的。又比如,禁止華夏向美國出口的玉米,好吧,事實上華夏從來就沒向美國出口過一粒玉米。

美國人隻是通過這件事情表明一個態度,那就是不希望羅傑過多的涉足南洋。美國人需要華夏將目光放到北方,和蘇聯這個紅色帝國死磕,那樣才能夠讓美國放心。

事實上,羅傑的確已經沒有了繼續擴張在南洋利益的念頭,太過迅速的擴張不但會引起歐美各國的警惕,而且他眼前的注意力不用美國人敲打也早已經都在北麵的蘇聯人身上,實在不想在南洋這攤爛泥裏麵投入過多的精力。

雖然被人當槍使並不舒服,可是華夏和蘇聯的利益衝突卻的確是不可調和的,除非一方麵認慫,否則總要決一個高下的,為了能夠更好的處理蘇聯的問題,羅傑覺得南洋的事情還是簡單處理緩和處理為妙。

羅傑一向認為一個聽話的傀儡政府遠遠要比一個高效剝削的殖民地政府更加能夠掠奪殖民地的資源。

這兩種情況就像是人類社會的奴隸製和封建製一樣,當奴隸主雖然看上去風光,就連奴隸的性命都掌握在他的手中,可是實際上奴隸製的生產力水平是真低,因為奴隸沒有盼頭就容易怠工,就容易鬧事。

殖民地也是一樣,給他們一點甜頭,讓他們從奴隸製進化到了封建製,隻要不出現工業革命這一類大殺器,那麼當局者的統治還是會相當穩固了。而躲在幕後的宗主國仍然掌握著殖民地的生殺大權,隻不過為赤裸裸的暴行披上了一層文明的外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