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天下之事,如中天之日,盈海之星。興亡數定,盛衰有憑。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卻說巨鹿郡張家有弟兄三個,張角、張寶、張梁。三個人都挺有本領,還樂意幫助老百姓,於是大夥兒推舉他們為首領起來反抗朝廷。
張角曾經讀過書,相信黃老,也懂得醫道,給人治病挺有效。窮人看病還不要錢,他很快就出了名。他看到許多農民在受不了痛苦的時候隻會央告老天爺,於是以自身醫術結合奇書《太平要術》上的內容,決定創立一個教門,叫做“太平道”。張角收了一些弟子,自稱“太平道人”,弟子們尊他為“太平真人”。他們大力宣傳“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張角以宗教的方式籠絡人心,在貧苦農民中樹立了威望,信眾多達數十萬。張角將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的信眾分為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設一渠帥,由他統一指揮。
張角、張寶、張梁的勢力和影響傳播到全國;漢靈帝正忙著起造林園,也沒把太平道放在心上。
可是在起義前一個月,一名叫做唐周的叛徒供出京師的內應馬元義,馬元義被車裂,官兵大力逮殺太平道信徒,株連千餘人,並且下令冀州追捕張角。由於事出突然,張角被迫提前發難,因為起義者頭綁黃巾,所以史稱黃巾起義。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張梁分別稱“地公將軍”、“人公將軍”。他們燒毀官府殺害吏士,黃巾軍勢如破竹震動京都。當時一首民謠說道:“發如韭,剪複生;頭如雞,割複鳴;吏不必可畏,小民從來不可輕!”
由於後勤供應不上,黃巾軍士兵們開始搶掠民財,瘋狂殘害民眾,這比東漢朝廷的壓榨政策更加惡劣。起義軍民心盡失,東漢朝廷對黃巾軍的鎮壓反而成了正義之舉,民心的天平開始向朝廷傾斜。
朝廷為了彌補兵力不足,命令各地軍閥獨自招募義兵。如果民心還在張角一方的話,地方軍閥是很難招到義兵的。如關羽在投軍的路上遇到劉備、張飛二人,關羽選擇投效政府軍,說明當時的黃巾軍已經不得人心。
中平元年184年,張角在冀州病逝,起義由張梁領導。
十月,皇甫嵩斬殺張梁,屠殺三萬淹死五萬,張角被破棺戮屍,首級送回洛陽。
十一月,皇甫嵩與巨鹿太守郭典攻下曲陽斬殺張寶,俘虜十多萬人。
黃巾三巨頭全部伏法,黃巾之亂就此平息。
黃巾起義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由宗教領導的農民起義,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震撼了東漢王朝的根基,直接導致了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混戰、進而演變為三足鼎立的局麵。
卻說何皇後的兒子劉辯出生後沒有養在皇宮,而是養在道人史子眇家裏,因為史道人有道術,何皇後想憑借他的道術保護皇子劉辯。
靈帝不喜歡劉辯但喜歡王美人所生的皇子劉協。群臣奏請靈帝立皇太子時,靈帝認為劉辯行為輕佻,沒有帝王的威儀,不適合做皇帝,想立劉協為太子,但因何皇後的兄長何進任大將軍並且在朝中位高權重,王美人又被何皇後害死了,所以立太子的事久拖未決。
不久靈帝駕崩了,劉辯即位為帝,史稱少帝。少帝尊母親何皇後為皇太後,由於少帝年少,何太後臨朝稱製,宣布大赦天下,改元光熹。封九歲的皇弟劉協為渤海王,封後將軍袁隗為太傅,與大將軍何進同錄尚書事。
蹇碩在少帝即位後仍然想改立皇子劉協,又害怕何進掌權後會殺了自己,於是求助於趙忠等其它宦官,太監郭勝是何進的同鄉,他出賣了蹇碩。何進先發製人把蹇碩殺掉,蹇碩的西園八校尉之兵也改歸何進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