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江濱長江大橋(2 / 2)

“來來來,麻稈,我和你照一張。”馬永奎喜歡叫倪清泉為“麻稈”,因為他覺得倪清泉為人還行,比較夠意思,一點也不像幹部子弟。

那個年代,幹部家庭的孩子,統稱為“幹部子弟”。

兩人迅速擺好了姿勢,王珂嘴裏高喊“一、二、三”,“哢嚓”一聲按下了快門。

未等兩人挪窩,杜冬梅立刻喊了一聲,“倪清泉,別動,我和你照一張。”她到底還是沒有抵擋住電視台主持人的誘惑。

接下來,十六個同學便沿著江濱長江大橋的人行道向江北岸走。橋麵護欄上,每走一節就有一個雕刻的石板,上麵都是戰爭年代渡江戰役的英雄們。

站在近百米高的橋上,江麵上穿梭著來來往往的輪船。渾濁的江水奔騰不息向東流去。同學們指指點點,走走停停,不知不覺又走了一個多小時。

加上先前走過的路,那可是近二十裏路啊!

但是沒有一個人喊累,包括心髒不好的柴國華。

在這些人當中,隻有兩個人帶的有水壺。一個倪清泉背的軍用水壺,那是他爺爺年輕時的裝備。一個是顏麗,竟然也背了一個塑料的水壺。

這兩壺水起了大作用,大家走得的一個個口渴冒煙。不到橋那頭,兩個水壺全喝幹了。

橋上也有賣汽水的,要比下麵貴得多,王珂上前一問,竟然要三分錢一小杯、五分錢一大杯。那也得喝,王珂給每一個同學都買了一大杯。

那時候也沒有這麼多的講究,一個人喝完,賣水的人把杯子在下麵的水桶裏一涮,立刻拿上來,從保溫桶裏接上另一杯賣給了其他人。

十六個同學喝完,王珂又請幫助把兩個水壺灌滿,一共花了一塊錢。

同學們嘴上沒有說,但心裏卻個個都給王珂打了一個滿分。

橋頭就有公交車,直達夫子廟。

還是王珂,一上車就擠過去,給全體同學買了公交車票,一角錢一張,十六張又是一元六角。

公交車是那種長通道式的無軌電車,有三個車門,前後門各有一個售票員。賣車票的售票員有一個小盒子,每當賣完,售票員手一合,那個小盒子就像快板一樣,發出一聲清脆的“嗒”聲。

汽車下橋和轉彎時,前後兩個售票員都會拿票板盒,伸出窗外敲打車廂,發出“啪啪”的聲音,提醒路人和騎自行車的行人,注意車輛安全。

王珂站在售票員旁邊看得出神,這在山城市是絕對看不到的風景。

不知道走過多少站,反正在王珂的記憶中,至少有三十站吧。終於到了,好像是一個三三街的車站,還是售票員提醒的。

下了車,王珂跑到站牌前,仔細地看了看,原來售票員說話太快,這裏車站的名字不是“三三街”,是“三山街”。

“同學們,一會大家不要走散了,如果誰走散了,記得十二點前,到這塊三山街站牌下集合,我們不見不散。”

王珂大聲地向十幾位同學喊了一聲,也幸虧他喊了這麼一聲。半個小時後,在夫子廟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等到他回頭時,身邊隻剩下毛婭和李永福兄妹倆了,所有的人都跟丟了。

那就各自為戰,玩去吧。

。您提供大神布衣牛板涇的我叫地瓜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