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娘親/豐裕侯。”

幾個孩子見到舒顏後,立馬抬手行禮。

舒顏笑眯眯地將人叫起,在以長輩的身份對幾人的到來表示了歡迎後,又說了幾句勉勵關懷之言,便轉身離去,將場地留給了趙玟等人。

全程沒有提到半句有關幾人幹的好事,這讓跟著趙玟一起上門的小夥伴有不少都心生羨慕。

“公主,你娘真好,要是我哪天被人找上門,我娘非得打劈了我不可。”

說話之人剛加入趙玟的小團體,正是那位先隴西郡公的孫子李惟賢。

先隴西郡公名李繼隆,乃大宋開國名將,同時也是宋太宗明德皇後的長兄,更是在死後被賜予了忠武的諡號。

因此李家即是外戚又是勳貴,在大宋的地位很是不一般,比起同為外戚的國舅府李家來說,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趙玟聽了他的話,唇角就沒來由地一抽。

心想:你還好意思說,就你這憨貨,能活到現在還沒被人打斷腿,那還真是全靠祖宗給力。

說來她和這位李小公子的友誼來的那還真是莫名其妙,這位李小公子也不知從哪聽到的風聲,說她武功蓋世,小小年紀打遍禁軍無敵手。

這種一聽就很扯淡的傳言,估計是個人都不會信,可偏偏李惟賢他就信了。

在一次趙玟帶著人去禁軍演武場的路上被這人給攔了下來,要和自己比劃比劃。

他還為此找了個中二至極的理由,美其名曰要“以武會友”。

作為一個成熟的崽,趙玟自然不會和這樣明顯腦子有問題的小屁孩計較,帶著人就繞了過去。

卻沒想到,這娃倒是執著的很,一次不成就兩次,一有空就去堵趙玟,非要和她比試了才肯罷休。

要不是他們此時年紀都小,李惟賢喜歡到處找人“以武會友”早有先例,憨名早就傳了出去。

恐怕在外人看來,她又得多個青梅竹了,雖然她也不在意就是了。

不過既然有人特意找上門求打,趙玟自然也樂得成全。

在用各種手段將人收拾了一頓後,順理成章的,她又多了個小弟。

於是乎,以大公主趙玟為首的汴京“紈絝”小團體開始初見雛形。

一夥人聚在一起,除伴讀們要陪著一起上課外,其他人起初還隻是一起打打馬球,或是踏青郊遊,聚在一起玩樂。

一段時間磨合下來,趙玟憑借著自己出色的領導能力以及與生俱來的人格魅力,贏得了所有小夥伴的崇拜與敬佩。

都說領袖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她的影響下,不少原本遊手好閑,紈絝晃蕩之輩都仿佛煥發了新的生機,開始認真努力起來。

有武學天賦的就習武,沒武學天賦的就學文。

若以上兩種天賦都不佳的話,也沒關係。大公主說了,天生我才必有用,他們大可以學一些其他有用的東西。

比如管理事務、繪製圖冊,等等。

在趙玟一日三碗雞湯的灌溉下,圍繞在她身邊的大宋二代們茁壯成長著。

一群中二少年少女恨不得自己能夠立馬長大,好跟著公主殿下闖出一番大事業來,然後驚豔所有人!

事實上,如果有的選,趙玟也不想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