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大宋在這些年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朝堂上,因官製改革的不斷深入推行,基本上已經解決了冗官冗政的問題。再加上考核製度的持續實施,百官各司其職,政治一片清明。

與此同時,民間也是一片欣欣向榮。

隨著良種的逐漸普及,百姓漸漸告別饑餒,生活安居樂業,盛世之景儼然初露端倪。

又有皇佑元年,朝廷大舉出兵,一舉收複了燕雲十六州,進而一不做、二不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覆滅了老對頭遼國。

至此大宋的版圖擴張了一倍不止,更是一掃以往國朝武德不振的窘境。

如此文治武功兩開花,大宋上下一片欣欣向榮,大有重現往昔漢唐天朝上國恢宏氣象的勢頭。

而這一切都發生在當今天子在位期間。

一時間,趙禎的聲望到達了頂峰。

民間無數文人學子做詩詞歌賦頌揚官家功績,就連朝堂上也有臣子上書奏請天子前往泰山封禪。

此提議一出,迅速得到了朝中不少臣子的附議,甚至有人已經摩拳擦掌地開始計劃起封禪大典的具體儀程來。

就連歐陽修、範仲淹等人也興致勃勃地想要摻和一腳。

畢竟如今的局麵到底有多難得沒有誰能比他們更清楚。

自從在寧遠子趙州那裏得知“曆史”的走向後,他們沒有一日不是在為了改變這一切而夙興夜寐。

生怕一旦稍有懈怠,大宋又會朝著後世史書中記載的方向去發展。

以至在短短的幾年裏,生生操勞出不少華發。

如今努力終於看到了成效,大宋的局勢一片大好,就連原本將給大宋帶來奇恥大辱的金國女貞也在滅遼一戰中被順手扼殺在了萌芽中。

如此大喜,怎能不慶?

舉辦一場盛大的封禪典禮就很合適!

反正又不是沒有錢。

而像這樣的盛事,若無自己等人的身影,豈非遺憾?

所有人都很積極,仿佛憋了一股勁,隻除了趙禎本人。

“阿顏,你覺得朕到底該不該同意封禪?”

人至中年卻依舊顯得俊美不凡的天子此刻話語中滿是猶疑,眼巴巴地看著舒顏。

像是想做些什麼,但是又下不了決心,企圖從她這裏得到肯定一般。

啥--?

封禪?!

舒顏一口茶水堵在喉嚨口,半咽不咽的,好懸沒有被嗆到。

努力平穩下呼吸,她仔細琢磨著這件事情。

從趙禎的表情可以看得出來,對於封禪這件事情,他是抱著一定期待的,畢竟古往今來,又有哪個皇帝能拒絕泰山封禪的誘惑呢?

而且以他如今的功績,也確實有這個資格。

隻是--

舒顏轉念一想,便大致明白了他糾結的緣由。

所謂封禪,封為“祭天”,禪為“祭地”,是指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

又因泰山毗鄰黃河,而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所以上古很多賢王,例如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等都曾來這裏祭祀過。

而中國古代素有尊古法祖的傳統,所以效法先王,祭拜泰山也成為了後世帝王的不二選擇,一直被曆代帝王所推崇,漸漸成為一種榮譽的象征。

而泰山也在這一層層光環的不斷加持下,地位越發的神聖,不出意外的話,這種逼格是能夠一直維持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