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主動退位,太子登基。

但對於一場政權交替來說,新皇登基還隻是一個開始,接下來君臣之間的磨合才是重頭戲。

好在趙政早早便開始參與朝政,朝中文武與這位新上任的官家之間多多少少已經磨合出了一定的默契,這場皇位交接並沒有引起額外的波瀾。

而大宋的士大夫們也是第一次見識到了什麼才叫真正的卷王。

雖然當今在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逐漸展露出這方麵的特質,但那時候滿朝文武大多都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隻以為這是少年儲君急於表現。

然直到太子登基成新皇,眼見著他這份對於政務的熱忱依舊沒有一絲絲的改變,反而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這可就苦了朝中的一幹大臣。

原以為他們之前在太上皇手下就已經夠辛苦的了,還指望著太子上位之後情況能夠有所改善。

不說回到曾經那種一年休假百多天,還能時不時請個事假的美好時光,最起碼能夠鬆散一些也是好的。

有這個閑暇,他們可以約上三五好友出去遊玩踏青、詩畫相和,又或是在家中陪伴妻小、共聚天倫。

至於說勸諫君王勤政愛民,還是過段時間再說吧!

畢竟台諫的老爺們也不是鐵打的。

隻有休息好了,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勸諫君王不是嗎?

忙碌了許久的諫官們很快與自己達成了和解。

然而,

大臣們想得是很好,隻、是......

萬萬沒想到,

他們的前太子--現任官家非但沒有因為成功繼位而有所鬆懈,反倒在登基後的第二天就迫不及待的開卷了起來。

日日沉迷國事不可自拔,處理政務不到夜幕深沉絕不回內宮,還完全就是一副享受其中的模樣。

那勤政的勁頭,竟是比他當太子那會兒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可就苦了他們這些大臣了,之前的計劃全部泡湯不說,還得主動陪著新官家一起卷生卷死,不然還能怎麼著?

不過短短月餘時間,就有大臣驚恐地發現,自己居然開始長黑眼圈了!

這種感覺,

誰懂啊?

朋友,你有見過深夜子時的汴京城嗎?!

範仲淹:......

歐陽修:......

韓琦:......

嗬嗬,果然,真是一點也不覺得意外呢!

就在朝中眾人沉迷國事,險些忘了今夕是何夕之際,又一件大事發生了。

大宋第一位、也是至今為止唯一一位,如今已晉升為鎮國長公主的官家胞妹--趙玟,即將離開汴京,常駐北方封地。

此次離京,隨行的不僅有鎮國公主府上的一眾署官,官家還特意將一隻戰力彪悍的禁軍也一並劃給鎮國長公主作為親衛,隨同北上。

這隻親衛隊不僅在人數遠遠超過了大宋親王應有的規格,就連武器裝備也是異常的精良。

那架勢不像是要去封地,反到像是去打仗似的。

起先,一幹文武大臣自然是反對的。

當初滅遼之戰後,太上皇以鎮國公主戰功彪炳的理由賜予封地就已屬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