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四聲鞭炮聲響起,迎親隊伍到達花溪村村口。
今天是逢雙吉日,90年1月20日,農曆十二月二十四、大寒。
迎親隊伍二十多人,一半人扛著長短不一的毛竹竿,說說笑笑,打打鬧鬧,隊伍稀拉兩裏長。
這幫人基本都是建築工,隻有我是工廠上班的工人,瘦高的衛東、胖胖的阿兵和新郎官建軍都是瓦工,和我玩的最好。
新郎建軍,走在前端,一身正裝,西裝領帶,黑皮鞋,外套黑尼大衣,顯得神氣淩然,帥氣十足。
我,錢程,初二休學,爸是校辦企業的小領導,就直接安排進了校辦廠,由於家裏搞基建,認識了這幫人,三天兩頭一起喝酒、看電影,打牌,所以混成了兄弟。
“新郎先進去,扛嫁妝後進,兩個流程,還要高聲了。”不知哪一個人,在隊伍中大喊。
建軍愣了,望望這個,看看那個,一臉迷糊。
“建軍,你也真是的,也不請個媒人。”阿兵肩膀扛著竹竿,哈哈大聲說道,“全是沒經驗的,誰知什麼規矩?”
“請媒人?媒人要送豬腿的,自己不夠吃?”衛東接過話題,嗬嗬又說,“自由戀愛,建軍,是不是?不要媒人。”
也難怪新郎官建軍,家庭條件太差,這個老婆一半是“騙”來的,家裏一間半房:一間臥室,一間廚房,由於廚房灶台還和父母分開做飯,所以隻能算半間,地坪還是幾兄弟前兩天鋪的紅坯磚地,新房牆麵貼的是報紙,窗戶玻璃碎了,還是我讚助換的玻璃。
不是“奉子成婚,生米煮成熟飯”,這段姻緣不知道是什麼結局。
年長一點的保明說道,“來、來,建軍,選六個人,當伴郎。”
“阿兵、衛東、錢程、...就你們吧。”建軍說道,本來這幾個玩得好,又是走在隊伍前端。
幾個人應聲答道。
我笑著說:“陪新郎不扛嫁妝,是不是?本來扛不動。”
阿兵嗬嗬說:“是,陪新郎就不要抬嫁妝,陪吃陪喝快活!”
我才19歲,比這他們小四五歲,他們屬於壯青年,我充其量隻能算小青年,沒多大力氣,要知道,嫁妝都是實木打的,重著呢,確定不用陪新郎嫁妝,當然興高采烈。
阿兵拍拍我肩膀,哈哈又說:“錢程,你不知道吧,建軍小姨子漂亮,與你年齡相仿,你看中意讓建軍介紹,給你當老婆。”
衛東也跟著打趣,“是的,錢程,我們都不夠條件,你可以。”
我當然不信,新娘吳雨相貌普通,親姐妹,好不到哪裏去。
“你們怎麼知道?忽悠人?”
衛東一本正經說道,“騙你啥?不信?問建軍,影劇院旁邊文化中心彩印廠上班的。”
“我們和建軍看電影多不買票,都是她帶我們進影院。”阿兵也一本正經,轉頭望著建軍,“是不是?建軍。”
“是的錢程,媒人豬腿先買來。”建軍點頭,嗬嗬說道。
我也跟著打趣:“豬腿,小意思,牛腿。”不以為然,心想,新娘相貌一般,親姐妹,好不到哪去,肯定是調侃。
一幫人又一起哈哈起哄。
片刻,迎親隊伍到達新娘吳家門口,大廳置放著四張紅漆八仙桌,很是喜氣。門口大嫂把一幫人迎進大廳,歡天喜地招呼各自落座,新郎官、伴郎團七人自然上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