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風起之後(下)(1 / 2)

一個人在對錯的辯論上,隻看客觀條件顯然是不現實的,隻因對錯的界定範圍是在寬廣,如果不能將自己完全置身在當事人裏就無法做出確定的,第一時間的反饋。

但是,如果關於這件事隻聽當事人的說法又難免有失偏頗,許多時候做法和結果都和個人本身的性格偏激與否息息相關。

世上關於對錯的議題愈演愈烈,有人這樣說道:“我知道我一無所知,因此在麵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時,我總是不敢先說對錯,一定要先將自己設身處地置於其中的場景,經過長租的思考和修正,最後才能說一聲,我這樣做是對的。”

另一部分理性者這樣說道:“首先,我們需要從事實出發。在做出任何決定之前,我們應該先對事情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和分析,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其次,我們需要遵循道理的原則。道理是衡量對錯的一把尺子,我們可以通過理解道理來判斷事情的是非。最後,我們需要考慮價值觀的因素。每個人的價值觀都有所不同,但我們需要在自己的價值觀指導下,做出符合社會基本道德規範的決定。”

·當對錯的辯論到了無法攀升的高點,雙方誰也無法說服誰,就出現了第三種聲音,他們說:“對錯隻是一種自我認知,這個世界根本沒有絕對的對錯,大家又何必要因為這種沒有結論的事情浪費自己的時間?”

提出這種說法的人也有一種人格的代名詞,叫做‘和稀泥’,·其核心思想是,反正這件事和我無關,和個稀泥,大家和和氣氣不好嗎?

這種說法一開始很新奇,因為很符合邏輯,就好像一個人餓了要吃飯,另一個人說你記得少吃一點,不然容易胖,聽起來是具有前瞻性的。

隻是時間一久,人們發現了這種說法的漏洞,隻因為當一種說法聽起來太過於富有邏輯,太過於看似公平的時候,背後的原因一定是事不關己。

所以,到了最後,這種說法反而是挨罵最多的,當初最早以這個論點寫出文章的人,院子竟也被人追蹤過來,一場極大動靜的鬧劇之後,作者出麵解釋,隻說自己是為了博人眼球。

事實就是如此,大家都是俗人,很多看似博人眼球的特立獨行的看法,背後根源一定是和利益相關的。

在山莊的正史上,這一段蔓延整個上界的思想火焰,被稱作“新世界的第一批思想狂潮”。

在山莊以外的野史上,被稱作‘由殿下一番話開始的罵戰’

兩種說法,各有各自的貼切。

不過,關乎這段曆史,經曆了長時間的罵戰後,無論是誰都發現類似這樣的辯論似乎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於是世上開始有更加具體和沒有爭議的論題,更像一種對人人都知道的,但因為太過虛幻,無法準確描述物件兒的敘述。

就像理想。

這是那些文人儒生最喜歡聊的事情,隻因為大家似乎在世上占不得什麼高的位置,因此總需要一些精神寄托,以便讓自己活著看起來並不那麼俗氣。

這一次,是山莊的弟子最先提起的,有外門弟子借助山莊特意設立的書坊論述這件事,“理想,是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向往和追求,是生命的航標,是前進的動力。它如同遠方的山峰,吸引著我們去攀登;又如同天空中的星辰,指引著我們前行的方向。

其實把它所有的光環撤去,俗氣一點說,它不過是一種精神寄托,一種情緒價值,當然,將這一切說得更好聽一些,是一種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它讓我們有了前進的方向,讓我們有了追求的目標。無論是個人的成長,還是社會的發展,都離不開理想的引領。理想是我們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動力,是我們遭遇風雨、麵臨挑戰時的堅強後盾。

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和差異。我們需要通過努力和奮鬥,才能實現我們的理想。我們需要用實際行動,去證明我們的決心和信念。在理想的指引下,我們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到前行的動力。

實踐理想,需要我們具備堅定的信念和決心。實踐理想,需要我們付出努力和汗水。隻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來實現理想,才能真正體會到理想的魅力和價值。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麵對各種困難和挑戰,需要不斷克服各種障礙和困難。但正是這些困難和挑戰,讓我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理想,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著不同的意義和價值。但對於每個人來說,理想都是不可或缺的。它讓我們有了追求和向往,讓我們有了前進的動力和方向。無論是在生活中的點滴瑣事,還是在國家發展的大局中,我們都需要理想的指引。隻有在理想的指引下,我們才能走出迷茫和困惑,實現自己的夢想和追求。

理想,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道光,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理想,是我們心靈的一盞燈,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沒有理想,生命將失去意義;沒有理想,生活將失去色彩。因此,我們要珍惜自己的理想,為實現它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