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還有一層意思?是什麼?”朱標微微詫異。
難道朱樉的目的不是讓他多出來看看嗎?
朱樉並沒有直接回答朱標的問題,而是換了另外一個問題。
“你覺得大明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自然是能治理國家、讓國家強大的人才。”朱標想也沒想的回答。
朱樉沒有意外,因為自古以來的明君需要的都是這樣的人才。
朱標的老師告訴他的也是這樣的答案,老朱也是這樣教導朱標的,讓他知人善用。
似乎,這就是標準答案。
“怎麼?我說的不對?”察覺到朱樉的表情,朱標問道。
“對也不對。”朱樉道。
“何解?”
“概括來說,大明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才,但是這樣的人才從哪裏來?”
“你又怎麼去發現這樣的人才?”
朱樉看著朱標,期待著他的回答。
後者皺眉沉思。
好一會兒才接著回答:“科舉。”
“你之前說過要改革科舉,既然改革了科舉,那麼自然能發現這樣的人才。”
朱樉忽然笑了,朱標這個回答,確實出乎了他的預料。
“你笑什麼?”朱標問道。
“我還以為你要去用儒家的那些人呢?”朱樉解釋道。
“你這些天說了那麼多,我自然不會和以前一樣,將目光都放在儒家。”朱標笑道。
“不錯。”朱樉點點頭。
經過他的影響,以及一些不同於這個時代的理論,朱標確實有了很大的改變。
“那我今天再教你一個道理。”
朱標好奇的看著朱樉,想知道他又會說出什麼驚人之語。
“實幹興邦,科技強國。”
“這句話可以當做大明的國策,也可以當做我們朱家的祖訓。”
朱樉緩緩說道。
朱標沉吟了一會兒,接著問道:“實幹興邦我大概能理解,但是這個科技強國作何解釋?”
“什麼又是科技?”
科技一詞現在還沒有,儒學顯世的時代,上到皇帝下到士紳,不會有人重視技術人才。
“你說他們屬於什麼人才?”朱樉指著軍器局的那些匠人反問,他不會直接去給朱標解釋,而是先讓他去思考。
因為隻有自己思考過後,記憶才會深刻。
“他們是匠人啊,還能是什麼?”朱標回答。
“沒錯,他們是匠人,但我更願意稱呼他們為技術人才,他們是能讓國家真正變得強大起來的人才。”朱樉說道,神色認真。
“還有一種人才,掌握天地萬物的運行規律,這種人才,我稱之為科學家,也就是科學人才。”
“這兩種人才相互結合,便是科技人才。”
“科學家提出可以將天地萬物的運行規律運用到現實中的想法,技術人才將他們的想法實現。”
“如此,就等於是我們掌握了一部分天地之力。”
朱樉用一種朱標能聽的懂的說法解釋,如果說的太高深,朱標的腦袋裏必然是一團漿糊。
朱標聽得滿臉震撼,忍不住倒吸了好幾口冷氣。
“恐怖如斯,若是有人掌握了天地之力,那還有誰是他的對手?”
“放心吧,我們隻能掌握一小部分的天地之力,想要徹底征服天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必須一代又一代的人堅持下去。”
“也許幾千年,也許幾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