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即,他輕咳一聲說道:“我是一廠的廠長,就由我先彙報吧!”
“我們印刷一廠自過完年之後,業績一直就不錯,目前為止已經創下800多萬的銷售額了,下個月我們就要推出初中和小學階段的教輔資料了,預計營業額每個月都能多增加50到100萬元的銷售額!”
話音剛落,就聽陳尚也開口說道:“我們印刷二廠由於地處京城,同時可以輻射津城以及東北地區,那裏人多市場大,今年前三個月的銷售額有960多萬。”
“不過我們今年又擴大了印刷規模,買機器設備以及雇傭人員也沒少投入,所以利潤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高。”
“都拿去投資了,利潤低點也正常!”
隨後周揚再次說道:“你們哪裏怎樣,老丁?”
丁燦當即說道:“我們印刷三廠剛剛完成改造,雖然沒有什麼業績,但是所有的設備和工人都已經都調整好了,隨時可以投入生產。”
聽完三人的彙報,周揚當說道:“業績都不錯,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你們幾位辛苦了!”
“所長客氣了,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了!”陳尚急忙說道。
“都是所長你籌劃的好,我們說白了就是個辦事兒的,可不敢貪功!”丁燦道。
而一旁的梁滿有些無奈的看了看兩個老領導,隨即說道:“好話都讓你倆說了,我該說點啥呢...”
周揚笑了笑說道:“行了,別貧了,我今天把你們叫到一起,主要是想和你們說說四大名著發行的事情。”
“啥四大名著?”陳尚一臉驚訝的問道。
而丁燦也同樣一臉的懵逼,隻有已經知道情況的梁滿麵色如常。
“就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四部名著,作為一個係列叢書出版,並給它們冠以一個吸引人的噱頭,就叫四大名著。”
周揚解釋的很細致,眼下確實沒有四大名著的說法。
曆史上,第一個將通俗小說歸類排名的是金聖歎先生,不過,他並沒有提到過什麼四大名著,隻是把當時的《莊子》《離騷》《史記》《杜工部集》《水滸傳》《西廂記》等六部書命名為“六才子書”,也就是說,最早的名著排名中隻有《水滸傳》,並沒有其他三本。
直到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假借金聖歎的名字,將《三國演義》加了進去,並使之成為“第一才子書”。
其實,早在明朝末年,就流傳著“四大奇書”,隻是那時候的“四大奇書”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這種叫法其實是當時書商的營銷手段。
直到1951年,擔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的馮雪峰提出了四項出版計劃,這個出版計劃包含所涉及的四部書就是《水滸(七十回本)》《三國演義》《紅樓夢》和《西遊記》。
在此後的十幾年裏,這四本書的印刷量激增,其中《水滸傳》印了267萬冊,《三國演義》印了646萬冊,《西遊記》印了379萬冊,《紅樓夢》印了284萬冊,這四部小說當時在古典文學類書籍中印量靠前,印響空前。
直到80年代後,“四大名著”的說法才廣為流傳。
正是因為這樣,周揚想趁著其他出版社、印刷廠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提前打出“四大名著”的噱頭,並以此敲開名著市場的大門。
“所長,你打算怎麼辦?”陳尚道。
他不太懂銷售,但是卻知道所長這個人的想法多,也靠譜,隻要聽他的指揮就可以了。
“我的想法是,老丁的三廠專門負責印刷名著,但銷售初期還得靠你們兩個廠子幫襯著點兒,具體的方案是...”
周揚用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將自己的營銷方案詳細的和三個廠長說了一遍。
當了解了整個計劃之後,陳尚、丁燦以及梁滿三人頓時被周揚這種匪夷所思的銷售方案給驚呆了...
.........
PS:重感冒,頭暈的厲害,第二章還在全力碼字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