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峰見天色尚早,又跑了好幾家公司。
先是去園林公司訂購了一批造刺樹的種子,又去種子公司預定了玉米、大豆、芝麻和其它蔬菜種子才回家。
張一峰進山的這段時間,一有閑暇就考慮農場的詳細規劃,終於在原有基礎上,細化了種植、養殖項目。
在種植方麵,530畝的水田無須考慮,肯定是用來種植水稻,也可以順便養點稻香魚或河蟹。
保護站的100畝也不用考慮,仍然是作為野生動物棲息,和自己的試驗田。
種植園的80畝土地,用來種植天麻和茶葉,這也是規劃好的。
養殖場那130畝山頭,日後全部用來養殖,零星種植點果樹,除了養雞、養野豬外,還打算再養點野兔、土雞、家豬,既可以自用或對外銷售,也可以作為野生動物的食物補充。
張一峰本來想把野生動物的食物供給,全部交給村民的,這樣大家也能多一份收入,但尚曉雅的意思是日後建立養殖合作社,專門養野豬和養土雞。
既然這樣,自己也有地方,還不如這錢自己賺呢。
剩下的土地,就隻有1500畝的丘陵、荒草地和650畝的耕種土地了。
1500畝的荒地,張一峰打算拿出350畝,主要種植桑葚、梅果、天麻,其中50畝左右種植釀造天麻酒所需的其它藥材,。
300畝種植大豆、芝麻和玉米,大豆和芝麻,采用古法榨油。
這樣可以產出三款油,大豆油、玉米油和芝麻油,大豆油和玉米油的殘渣可以用作養殖飼料,芝麻榨油的殘渣可以與動物糞便混合發酵有機肥。
再拿出200畝種植野果,這些野果不僅口味極佳,市場也極為短缺,未來的前景還是不錯的。
剩餘的部分,是用來養牛、養羊、梅花鹿和種植牧草,修路、修灌溉渠、蓋廠房、倉庫。
最後的650畝耕種土地,100畝來修渠,養殖小龍蝦、種荷花,剩餘的400畝左右來種植有機蔬菜。
除了這些,還會在農場挖幾個池塘蓄水,一來可以便於灌溉,二來也可以養殖一些淡水魚、觀賞魚之類的。
這樣下來,不僅把農產品進一步加工,還將所有的資源合理的搭配起來,保證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當然,如果要實現這個規劃,自己現在的錢肯定不夠,隻能一步步來實施。
快要到家的時候,張一峰給一凡和父親打電話,讓他們趕著牛車來接自己。
看到這麼多袋子,一凡好奇的問道:“哥,這麼多,你買的什麼啊?”
“造刺樹的種子,用來做農場的隔離帶,防盜、防動物。”
張家振聽了,好奇的問道:“你不是裝鐵絲網了嗎,怎麼還弄隔離帶啊?”
“那個用不了幾年,而且效果還不好,種上這個,能用一輩子呢。”
這個自己不懂,但想到花了那麼多錢安鐵絲網,隻能用幾年,張家振有些心疼。
而張一凡呢,花的又不是自己的錢,他當然不心疼,隻關心造刺樹是什麼東西。
“哥,這造刺樹真那麼厲害,能防盜防動物?”
“當然,除了天上飛的防不了外,地上跑的,它都能防住,你可以去網上搜索一下它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