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穀的遊客本就不多,但這恰恰適合劉慶鬆,他年紀也大了,無法長時間雕刻,慢慢雕,慢慢賣,老爺子也樂在其中。
漸漸,葫蘆雕也成為了遊客來將軍穀必買的紀念品,沒有多少錢,買個回去給孩子玩也不錯。
以前,村裏上了年紀的老人,要麼幫忙給子女帶帶孩子,要麼幫忙給村裏打掃打掃衛生,甚至不少人什麼事也沒有,隻能幹坐在家裏幫著照看民宿。
如今,受到劉慶鬆的啟發,許多有手藝的老人,都撿起丟棄多年的老手藝。
有的編起趣味兒竹編,不僅可當擺件,還可以給小孩子當玩具;
有的年齡太大不能去顧言溪的繡坊上班,但閑暇之餘繡幾個手帕賣遊客還是可以的;
繡花鞋,陶器,銀器,甚至還有會傳統織布的,就連稻草編製的草墩居然也有遊客買......
張一峰也沒想到,將軍穀這個偏遠山村裏還真是藏龍臥虎,能人輩出。
不過想想也能理解,畢竟將軍穀相對封閉,以前大多時間都是自給自足,老人們會這些手藝也不奇怪。
雖然技藝談不上多麼精湛,但也是門手藝不是。
也幸虧劉慶鬆老爺子雕刻葫蘆,讓它們顯露於世,不然,等老一輩故去後,這些手藝可都要失傳了。
見了這情況,張一峰直接找到陳明山,與其溝通,在村裏規劃一處地方供老人售賣他們的工藝品。
起初陳明山還不在意,覺得張一峰有些小題大做了,將軍穀的老人,誰沒點手藝啊,不然當初那個年代,隻靠種地,大家怎麼生活啊。
可當得知遊客願意購買的時候,陳明山也震驚了。
“就那些東西,還有人買?”
“怎麼沒人買,如今城裏會這些東西的人可不多了,好多人甚至連見都沒見過,咱也不圖老人們賺多少錢,但可以給他們找點事情做,萬一有年輕人願意學,把這些手藝傳下去,那也是好事不是。”
“可村裏沒有適合的地方了啊,難不成專門蓋個房子?”
“蓋房子用不著,讓一凡家代賣呢?”
陳明山少做考慮便拒絕道:“不合適,代賣還得給手續費,村民的許多東西就是個辛苦活,賺不幾個錢,像草墩、竹編小動物這些,再扣除手續費,還哪有錢賺。”
張一峰一想也是,但不代賣,像劉慶鬆老爺子那樣等著遊客上門也不現實啊。
突然,張一峰一拍大腿道:“可以讓他們在廣場上擺攤!”
“擺攤?”
“對,就是擺攤,村裏許多家老人都健在,有一個在家看著民宿就夠了,另外一個可以讓他們閑著沒事在廣場上擺攤,就當曬太陽了,甚至遊客看到村民親手做的東西,還會激起他們購買的欲望。”
“咦,這個主意倒是不錯。”
“當然不錯了,不然老人們閑著沒事也是在院裏或者家門口曬太陽,我們隻是給他們換了個地方,對他們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影響。”
陳明山點了點頭,“嗯,那就這樣,等我跟尚書記和茂堂商量一下,如果他們也同意,就在廣場上給他們劃一片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