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等你們回來(1 / 2)

第一章我等你們回來

熙寧十七年,八月,這是葉思漓認識顧離憂的第七個年頭。

“你們說祖父和阿憂出去這麼長時間了,怎麼還沒回來啊?”說話的少女身著一襲水芙色百褶羅裙,坐在微微搖蕩的秋千上,裙擺金絲繡成的點點芙蓉如破水而出,惹人憐愛。

葉思漓任由秋千隨意地慢慢搖晃,目光不時地看向玉笙院外,久久沒見到盼望的身影,神色有些失落。

“聽說最近周邊蠻國蠢蠢欲動,早朝難免會比平常久一些,估摸著時辰郡王和公子應該也快回來了。”渙夏抬頭對思漓說道。

“說的也是,哎呀你們動作太慢啦,我來幫你們一起弄。”說罷,葉思漓便起身卷起袖子洗了洗手,也挨著暮春渙夏坐下。

“郡主,不是我們動作慢,是這全府的分量確實不小啊,更何況依著慣例您還會給寧安侯府送一盒月餅去。”暮春叫苦道,可是手中挑除蓮芯的動作並未停下。

今日是八月十五,每年的中秋葉思漓都會和暮春渙夏親手做好月餅,裕公府上下人人有份,還會特意送一盒去寧安侯府。

這不,今日三人一大早便起來了,坐在院中不急不慢地弄著,也等著葉仲堯和顧離憂下早朝。

“郡主,您說郡王今日為何要叫上公子一塊兒去早朝啊?”暮春不解地問道。

雖然這麼多年朝堂上下文武百官早已知公子和郡王的關係,可是公子畢竟未在朝中任職,自然是不用去早朝的,可是今日郡王卻叫上了公子一起。

暮春實在不解,低頭拿起一顆蓮子,問道:“難不成是郡王想為公子在朝中謀個一官半職?若真是如此這些年聖上的恩賜也不會回回隻要宅子珠寶了吧?”

聞言,葉思漓的手微微一頓,放下剝好的蓮子,說道:“這個節骨眼上,恐怕不是什麼好事。”

“郡主,郡王和公子回府了。”張伯前來稟告。

葉思漓立馬丟下了手中的蓮子,跑了出去。

“祖父,阿憂。”思漓見兩人在書房,心中隱隱有些不安,走進書房,看著麵前的兩人問道:“今日朝中可是有什麼要緊事?”

顧離憂走至葉思漓身前,手指了指家仆正在小心搬運的朱砂丹桂,道:“阿漓你看,方才在回府途中,我見這株朱砂丹桂長得不錯,便差人買了回來,就種在你的玉笙院中如何?”

葉思漓順著看去,點了點頭。

“好,就種在玉笙院內。”說罷,又回過頭看向顧離憂。

七年時間,顧離憂變化很多,若不是葉思漓跟他朝夕相處,怕是會認不出他。

顧離憂長高了不少,現在已經高出葉思漓大半個腦袋,單單看上去,眉目清冷,不屑於俗世一物。可葉思漓從不這般認為,她認識的阿憂,眉眼溫柔,舉止如畫,總之是頂好的人兒!

“今日朝堂可是發生了何事?”思漓依舊問著,目光看向祖父,再看著麵前的少年。

葉仲堯看了一眼顧離憂,便轉過身走至書桌前坐下。

“是。”顧離憂也沒想瞞她,長話短說道:“皇上封我為上輕車都尉,隨祖父出征。”

“出征何處?”

“南下羌國。”

“何日動身?”

“明日一早。”

“為何如此匆忙?”葉思漓心中一驚,率軍出征不是兒戲,怎麼這般突然?

“你可覺得九風因何去了徐州?”顧離憂看著葉思漓眼中一閃而過的慌亂有些不忍,柔聲問道。

“上月東部多地發生洪澇,皇上命他前去賑災。”葉思漓答道,九風離開了一個多月,卻隻寄回來一封書信,簡單說了那邊的災情,似乎有些嚴重,離憂此刻出征,莫不是……

“你猜得沒錯,這次災情嚴重,徐州百姓得到安撫,可東部多地百姓民不聊生,”顧離憂壓低了聲音道:“加之朝廷支援不及時,東部時常發生暴亂。”

“羌國正是看準了時機,在半月前便已出兵,邊界將士抵抗了半月,可上奏的奏折居然昨日半夜才到京都。”

顧離憂仔細地跟思漓講解道。

聞言,思漓也不自覺地皺起了眉,邊界都是重兵鎮守,若如此隻能僵持半月卻不能退敵,便意味著此番羌國是看準了大周內部災情自顧不暇,無力分身,這是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

“戰事刻不容緩,晌午過後我和離憂便前去兵營點兵。”葉仲堯終於開口說道。

是夜。

八月十五,夜色微涼,象征著闔家團圓的月守約出現,散出皎潔的淡淡銀光,問水亭下的湖水微漾,泛起了粼粼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