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步,是為了開辟術野,進入後顱窩,找到腫瘤。
然而,此時的術野卻並沒有隨著自動牽開器抬起而清晰,下方依舊被骨性結構阻擋!
這意味著手術將會有大量的視野盲區。
當下,主刀的選擇隻有三個。
一:磨除遮擋的骨性結構。
但這樣,會把手術時間又延長半個小時左右。
且中途可能損傷外側裂與橫竇之間的Labbe靜脈,蝶頂竇的側裂靜脈等重要結構。
更關鍵的是——哪怕是磨掉了骨性遮擋,岩骨對中斜坡、後顱窩區,尤其是內聽道連線以下的結構仍存在視野盲區。
這種感覺,
就像是冒著身體損害吃了小藍藥,
努力耕耘,汗如雨下,
末了對方卻打著哈欠說“還不如用玩具”。
費力不討好……
第二種選擇,自然是放棄微創手術,直接做經典開顱手術。
這在會診初期就否決了。
采用經典開顱手術,約等於死路一條。
最後一種,則是更換微創入路。
既然前門被一處結構擋住。
那就走後門!
“但是,額外側是最優勢的手術入路,現在臨時更換成其他地方的話,風險更大啊……”藺主任瞳孔微微顫動,腦子則飛快運轉,試圖找到解決方案。
這台手術,跟在漆黑的雷區穿行一樣。
眾人分析出了一條最可能安全的通道,但走到半路才發現,昏暗的前方竟然有一堵牆!
此時再貿然更換其他路線,隨時都可能引爆腳下的地雷!
要放棄嗎?
“隻能當成‘開關手術’結束了。”趙副主任望著那一疊骨性結構,隻覺得頭皮發麻。
眾人的臉色也很沉重。
所謂開關手術。
即手術進入人體深部後,發現腫瘤擴散、解剖結構異常、多器官病變等預示著病人無法承受進一步手術打擊的嚴重狀況時,經評估後放棄手術操作,直接衝洗縫合結束手術。
一開一關,醫生發現無能為力,隻能啥也不幹就結束。
麻醉醫師這時也不玩手機了,探著頭說道:“無效暴露的麵積不能再大了,不然病人下不了台。”
這話基本上等同於宣判死刑了。
切口太大,對病人的損害超出了可控範圍。
但——
還能找到更小的切口?
怎麼可能!
如果真的可以的話,會診過程中就討論出來了!
就在氣氛凝固到了極點時,一道平淡的聲音突然響起。
“手術刀。”
眾人臉色同時一變,心驚肉跳地看去。
隻見許秋已然拿起手術刀,隨即毫不遲疑地落下。
頃刻間,
橫竇與乙狀竇移行處,隨著手術刀蛇型靈巧滑動,一個“S”形出現在眼前。
緊接著,骨膜剝離子廣泛推開骨膜……
V形瓣打開硬膜瓣……
切口銑下骨瓣……
4-0縫線牽拉硬膜片……
止血鉗夾持懸吊在頭的邊緣……
汩汩——
隨著腦脊液被緩慢釋放,一個狹小的鎖孔狀入路出現在眼前。
眾人臉色遲疑。
開這麼小一個孔,能有什麼用?
還是看不到術野啊!
然而,當藺主任探頭看去時,他瞳孔頓時收縮,滿麵的震驚之色!
“這是……門窗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