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血栓!
血管現在本身就容易導致血栓。
如果再加上低血壓、高凝狀態等buff,不長一兩個栓子都對不起循證醫學的研究……
那時才是最危險的時候,輕一點心絞痛、重一點肺栓塞,這可比單純的管腔現在危險多了。
“加強運動,另外我也會對症給你開一些抗凝藥。”
許秋扯了幾張紙巾,讓駱思鈴自己擦幹淨。
“醫生,那個……31床,真的比我恢複得要好嗎?”
“個人體質不一樣。”
“我聽到護士說了,是不是那個國產的小血管,比進口的還要好?”
駱思鈴穿上衣服,突然有點懊悔。
跟自己病種差不多,甚至病情更加重的人都出院了,指標也比她好,換誰都會有心理落差。
許秋翻開了31床的病曆,的確是要比駱思鈴樂觀很多。
就比如狹窄。
臨海小血管在應對狹窄方麵,下了很大功夫。
許秋甚至專門給出了四五個方案,針對各種病人都有對應的亞型可供選擇。
因此,術後在31床身上基本上看不到湍流、狹窄等。
不說十幾年不成問題,但起碼是邁柯維的兩倍,七八年內應該都不會再狹窄,也不用考慮做PTA進行血管維護。
同樣是三萬塊,高下立判。
這還是不考慮臨海小血管6.0mm比邁柯維的6.5毫米更合適的前提下……
“醫生,我能重新做手術嗎,你來給我做!”
許秋搖搖頭,“短期內肯定不能再做置換了。”
駱思鈴怔在原地,隻覺得心髒一陣陣的抽痛,突然很想穿越回去抽那個拒絕了臨海小血管受試者身份的自己。
……
第二天早上,八點半。
臨海一院的公眾號發表一則消息。
關乎第二期臨海小血管人類手術的療效。
臨醫就不說了,受試者恢複得都相當不錯,百分百手術成功率,最嚴重的術後在ICU待了四天,轉入常規病房後八天出院。
對於業內人士來說,這是不可思議的康複速度。
至於其他四家。
協和開展的基本都是高危、高難病人的手術,同樣沒有失敗病例,不過相對而言住院時間更長。
阜外,本身就有人工血管置換的基礎,再加上在許秋這裏取過經的馬勤坐鎮,比老大哥協和做得還要好。
華西、同濟等,也表現出色。
這次的手術量達到了驚人的五百台。
而術後的療效,更是震驚了海內外的同行!
從未見過,人工血管置換手術竟然能恢複得這麼快、這麼好!
甚至,連早期狹窄發生都很少,提示預後不良的湍流等比例也極低。
這些都跟術者的水平高低無關,完全取決於人工血管本身的性質。
但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呢?
協和等四個頂尖醫院還好理解,他們的醫生本就是行業內的佼佼者,醫術、能力都是頂級的。
但,臨醫呢?
要知道,那邊除了許秋,還真沒多少拿得出手的心外科專家……
畢竟,在許秋之前,臨醫不過是一個小小地級市的小三甲罷了。
臨醫也能百分之百成功率,豈不是說明,這台手術本身就已經非常完善,而且……能快速學習、掌握?
這一個疑問,在隨後放出駱思鈴和31床的療效對比後,徹底得到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