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日月舊事(中)(1 / 2)

從拓跋浚到元宏,都對崔彧禮遇甚厚,就算崔彧為人自私多疑,也不能做到無動於衷。

隨著時間的推移,崔彧也以魏室之臣自居。太和二十三年元宏駕崩,次子宣武帝元恪繼位。元恪延續了父親的政策,對崔彧禮敬有加。

十六年後元恪去世,幼子孝明帝元詡即位,生母胡氏垂簾聽政。

胡氏擅權亂政,元詡長大後與胡氏母子不諧,借助崔彧的力量奪回大權。

武泰元年正月,崔彧一百二十歲。彼時的他達到《鳳麟元典》第十重大圓滿已過數十年,急於突破飛升。

可惜最終失敗,真氣逆流,走火入魔爆體而亡。正月崔彧死,二月元詡就被胡太後毒殺。

雖然崔彧死的突然,但他早早立了侄子崔由妄為繼承人。崔由妄武功不輸崔彧,處事沉毅果決,很快將宗門安定下來,並於同年繼承宗主之位。

相比於崔彧,崔由妄對元魏皇室並無多少好感。早年外出結識了渤海高氏的高歡,二人同遊數月,相見恨晚,回到宗門後崔由妄一直對高歡暗中照拂。

崔彧後期長年閉關,將事務都委托給崔由妄。崔由妄不願讓更多人知曉,便一直瞞著崔彧。所以崔彧至死都不知道此事,還以為侄子會和他一樣,做魏國的忠臣。

朝廷隱隱知道崔由妄的異心,故而他沒能繼承崔彧的王爵,而是被降封長樂郡公,一些要事也不再讓日月宗知曉。

崔由妄頗不平,明麵雖仍尊奉朝廷,私下卻不再鎮壓反魏勢力,任其蔓延發展。

失去日月宗支持的魏國朝政動蕩,帝位更迭頻繁。高歡在日月宗襄助下逐漸嶄露頭角,最終控製了北魏國政。元氏日薄西山,當時在位的孝武帝元修仍想做最後一搏。

永熙三年元修投奔關西軍閥宇文泰,意圖重掌權柄。但宇文泰和高歡是一樣的人,見元修不好控製便在不久將他鴆殺。元修西逃後魏國分裂,東西兩魏的元氏皇帝徹底淪為傀儡。

高歡掌權後效仿崔彧舊例,封崔由妄為長樂王。十幾年後高歡兒子高洋逼迫孝靜帝元善見禪讓,建立齊國。

高洋在位後期大肆誅殺元氏族人,崔由妄因對當年之事耿耿於懷,便冷眼旁觀,眼睜睜看著元魏皇室被誅殺殆盡。

崔由妄雖對元氏極為冷漠,卻對高氏十分盡心。高歡死後接連輔佐他數個兒子,所作所為都和當年輔佐元氏的崔彧一模一樣。

本紀到這裏就結束了,合上書冊,心中久久無法平靜。

崔彧出身豪門,文武雙全,憑一己之力開創了輝煌百年的宗門。後來還成為天下第一,儒釋道三家沒有一人是他對手。

彼時日月宗的威勢壓的武林眾門派抬不起頭,直到崔彧死去,陶弘景、祁鳳閣等儒釋道三家的人逐漸占據天下十大,這些“名門正派”的勢力才重新和“魔門”持平。

謝陵覺得崔彧是個很有想法的人,他的一生放在現代妥妥的大男主戲碼。爆體而亡的結局反而增加了人物的悲劇色彩,更加引人同情。

假若他突破成功,一定會有所動作,說不定現在的江湖早就是日月宗的天下了。可惜天不遂願,崔彧終究化為一抔黃土,消散在曆史的長河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