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還在師門的時候,竺冷泉總被當做資質一般還不努力的典型代表。
時常被師長拿來作筏子,訓誡一些練功不刻苦的弟子。
但是說歸說,那時的碧霞宗在竺冷泉師父、前前任宗主的帶領下,湧現出了惠樂山、阮海樓這樣的英才。
他們雖不屬於天資超群那一類,卻也是天資上好,假以時日必成江湖一流高手。
若是偶得機緣,衝擊天下前十也不是沒有可能。
而竺冷泉便是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如果安心習武,說不定也可以進入一流高手的行列。
可惜世事總無常,直到那一天的到來,將一切美好憧憬擊得粉碎。
碧霞宗傳到惠樂山師父那一輩,已是中道衰落,不複鼎盛時期的榮耀。
而惠樂山、阮海樓的出現,又使碧霞宗有了一絲希望,所有人都認為宗門會由他們兩個中興。
但是掌門隻有一個,所以前前任宗主一直舉棋不定,不知到底要將掌門之位交付給誰。
為了公平起見,當時的碧霞宗高層設下不少考題,其中一道是讓他們分別從不同地方趕到長安,先到者為勝。
惠樂山原本領先,可是因為好勝心太強,中途病魔侵體、身染惡疾,因此病倒於義州。
隨後趕到的阮海樓顧念師兄弟情誼,毅然留下照顧他,以至於最後被另外一名弟子拔得頭籌。
如果師兄弟二人一直這麼兄友弟恭下去,那麼碧霞宗或許還真有振興的可能。
可是世間最難測的就是人心。
等到掌門之爭越發激烈,阮海樓的優勢逐漸明顯的時候,惠樂山坐不住了。
他自小性格要強,事事都要做到盡善盡美,壓別人一頭才肯罷休。
到了最後掌門之位蒙蔽了他的雙眼,一心求勝的他忘記了昔日阮海樓放棄考驗留在義州照顧他的恩情,也忘記了一起長大互相扶持的同門之誼。
既然武功比不過阮海樓,那便用其他方式讓其出局。
於是惠樂山便聯係上對阮海樓有戀慕之情的前前任宗主小女兒,與她合演了一出戲。
在某一天晚上借談心之名邀阮海樓共飲,假意說自己放棄角逐掌門大位,全心支持阮海樓。
阮海樓對惠樂山極是信任,根本想不到親如兄弟的師弟會算計自己,於是就這樣落入了圈套,被灌了個酩酊大醉。
第二天阮海樓醒來後,發現身邊竟然躺著前前任宗主的小女兒。
消息傳到前前任宗主的耳朵裏,認為阮海樓酒後亂性,難當大任。
阮海樓百口莫辯之下,隻得求助於惠樂山。
哪知惠樂山反咬一口,更加坐實了他的罪名。
師父的不理解再加上被最信任的師弟背叛,致使性情剛烈的阮海樓當場黑化。
與師父打了一場後便立即脫離碧霞宗,不知去向。
阮海樓一走,惠樂山順理成章成為了繼承人。
可是他卻飽受良心的譴責,最終發展為心魔,進而累及身心,常年百病纏身,最後帶著畢生的遺憾抑鬱而終。
要說這裏麵影響最大的,還不是阮惠二人,而是竺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