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邊疆,原著中的男主薑炳明接過費鶩蘇留下的戰局,屢屢破敵,逐漸占了上風,隱隱有反壓之勢,北秦人因此開始互相推卸責任,兼之老狼主忽然重病,幾個有繼承權的狼主互相爭鬥,結果就是北秦被步步逼退。
最後北秦敗局漸顯之時,被扣押在大慶的質子薑聿逃離回國,殺了一眾有威脅的兄弟姐妹,強製即位,領兵對抗男主。
他雖然是老狼主最不喜歡的兒子,但卻反而是所有子女之中,最像老狼主的那一個,不僅眼睛和長相相似,也遺傳了老狼主狼王般的領導天賦和遊牧民族天生的戰鬥本能。
如果不是他到底小男主好幾歲,經驗不足,究竟鹿死誰手恐怕還未可知。
畢竟兩國此時,一個處於內鬥之後一片狼藉的恢複階段,一個則是內鬥尚未結束,薑炳明所帶領的軍隊並不效忠新皇離王,但同樣也跟帶著四字軍在邊疆和京城之間的費鶩蘇算不得一夥,離王的軍隊則駐紮在南部和京畿地區,雙方都處於沒有支援和內部空虛的階段,彼此可以說是半斤對半兩。
最後到底是小狼崽子棋差一著,死在了戰場上,薑炳明踏著北秦的屍身,通過掠奪補充夠了物資,反身以離王上位不正之由攻打京城,在民意的裹挾下登基。
雲言竹的死則應當在郢澤被殺離王登基,到薑炳明登上皇位之間,以向敵國倒賣軍械的叛國罪秋後問斬,死在群情激奮之下。
而費鶩蘇就成了最後的殘部,他不肯歸順離王,亦不願歸順男主,但同時因為費鶩蘇的軍隊一向軍紀嚴明,不允許軍隊掠奪百姓,四字軍在沒有補給、沒有容身之地的基礎上,戰力銳減,同派去清剿四字軍的隊伍作戰數日,因為不想讓四字軍的兄弟都跟著自己送死,自刎而亡。
當然,這些都是樓絨絨通過對四人的了解,結合所知的原著寥寥信息推理出來的,實際在原著中,對眾人的具體死因和作為自然不可能分析得這般細膩,站在女主的角度,這些反派的命運並不重要,幾人的性命終結,不過是局勢變動的推手、男主合情合理登上皇位的鋪墊以及展示男主多麼智勇無雙的襯托罷了。
為了讓主角的一切行為都站在道德製高點,因而這些死亡不能是高尚的、無奈的、甚至要是罪有應得的、令人快意的。
當然,樓絨絨亦明白,她的推測亦難免無法逃脫對於親近之人的濾鏡,譬如站在任明昭的角度來看,費鶩蘇是上一世殺了她一家上下的凶手,郢澤是放任忠臣被冤,卻依然無動於衷的冷酷帝王,帝王不賢,識人不清,權臣助紂為虐,屠殺忠臣,自然是無可辯駁的反派。
但故事隻從一個人的視角講述,展現出來的永遠隻有一麵,就像她體會不到任明昭的滅門之痛,任明昭亦無法變成她,看著郢澤每日殫精竭慮,立誌造福民眾,看著費鶩蘇每日隻睡兩個時辰,為大慶鞠躬盡瘁。
但可怖的是,往往每個人看到的都是真實的,悲劇和誤解正是因此而發生。
當然,將軍府的冤案還有兩三年才會發生,樓絨絨強行先將思緒拉扯回來。仔細捋過一遍後,她終於發現了自己可能錯漏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