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費鶩蘇新帶來的人手幫忙,再加上這些個因為害怕掉腦袋,幹得格外賣力的官員,供城中百姓避寒的臨時窩棚總算在天色完全黑下來之前蓋好了。

百姓們終於有了個存身之處,一群官員亦不得已擠在狹小的窩棚之下,跟百姓一同避寒取暖,大半夜都凍得沒能睡著,直到天明方有睡意。

等他們第二日醒來時,已是日上三竿,眾人走出窩棚,才發現費鶩蘇和蕭立手下的兵將早就先他們一步醒來了,此時正在將一些紅紙糊的簡陋燈籠掛在窩棚之間,還有的正在給每個窩棚門口張貼著對聯,一時愕然。WwW.com

見到這一幕驚訝的不止他們,甚至許多百姓醒來的時候,發現門口貼起了對聯,掛上了大紅燈籠,本來已經在風雪中麻木的麵孔,都忍不住露出些許複雜來。

因著這一場摧枯拉朽的風雪,原本在元日張貼的桃符、福字還有剪紙,有的被大風吹跑了,有的則埋在了白雪皚皚之下,就連剩下的一些也多半殘缺破損了,沒人想過去貼補,在生命的威脅麵前,甚至已經沒有多少百姓,還記得今日是元宵了。

實際上,這些東西,都是樓絨絨特意拖費鶩蘇,在運來物資的時候,一並帶了來的,因為時間緊湊,車隊所帶的東西有限,自然沒有京中燈會時那般精致,但卻已經很是難得了。

這一刻,深深烙印在民族血脈中的某些記憶,隨著這些白雪之上鮮明的紅色,被重新喚醒了。

有人開始主動幫忙懸掛燈籠、張貼桃符,有人幫著用紅紙糊著簡陋的燈籠,有人在生起大火的廣場上,幫忙煮著熱騰騰的扁食,白色的霧氣彌散開來,讓一切顯得越發有生氣起來。

等頭鍋扁食出來,便有人點燃了一大串鞭炮,劈裏啪啦的響聲中,從雪災裏幸存下來的人們端著一碗碗扁食,莫名就有了笑語,孩子們四處奔跑遊戲,

可笑著笑著,很多人的眼淚忍不住就落了下來,掉進餃子碗裏,一邊吃一邊抹著淚,最後實在吃不下去,以手捂麵,背過身去,肩膀無聲地顫抖起來。

樓絨絨就在大鍋旁邊幫忙,負責將盛出來的餃子遞到百姓手裏,一邊遞,一邊笑著招呼:

“多吃點,要是不夠再來盛!管夠!晚上還有元宵和糖元吃,千萬別忘了來嚐嚐!”

因為扁食最初由醫聖張仲景發明之時,本就有驅寒暖身之初衷,故而這些扁食的餡料,都是由鄭苗和任明時調和配好的,不僅美味鮮香,而且也有一定增強百姓免疫力的作用。

此刻任明時也正在旁邊幫著煮扁食,還有陳雲,樓絨絨倒是不知道,他在司農寺當值,卻包的一手好扁食,幫忙來包扁食的幾個人裏,數他包的最快也最漂亮,小果和小花,人小卻懂事,等吃飽了之後,也跑來要幫忙。

吃完扁食的百姓們,亦自發地來幫忙,要替換樓絨絨他們,讓他們也快些能吃上扁食。

樓絨絨推脫了兩次,最後到底還是任由一位四十來歲的微胖婦人代替了自己的職責,端了一碗扁食,跟任明時、陳雲他們並排坐在了醫館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