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連忙道:
“小姐!殿下走之前特意交代了,他此行前去,乃是受陛下所托,配合蕭將軍暗中行事,小姐您跟著實在不妥,而且此行危險,小姐您若是牽扯其中,殿下恐難心安呐!”
樓絨絨腳下一頓,轉頭看向她,神色看不出喜怒:
“我何時說,要去尋哥哥了?我不過是同老師一起,去追回玉兒罷了。”
春寒苦笑一聲,自然看得出來,樓絨絨是有些動怒了的,否則尋常絕不會用這般語氣說話。
更何況,樓絨絨剛從蕭府回來之時,可是半句沒提自己也要跟隨冷玉蘭去追回蕭玉兒此事,結果發現費鶩蘇亦隨軍離京之後,幾乎毫不猶豫地就提出要隨冷玉蘭同去,誰能看不出,她是為費鶩蘇去的?
然而樓絨絨決定了的事情,便是她再怎麼勸說,都無濟於事,不到半個時辰,樓絨絨就收拾好了行裝,隨同冷玉蘭的馬車出了京,一路南下。
等到陳景辭終於滿心期待地來府上拜訪時,隻得到樓絨絨回揚州老家避暑,還要兩月才能回來的消息,當即傻了眼。m.X520xs.Com
……
從京城到江西地界,大致有兩條路可選,一條是水路,一條是旱路,以正常來說,好馬拉乘的馬車,一個時辰能行四十裏,可槽路行船,一個時辰也不過行個十幾裏路。
蕭立要帶兵去往江西百越地界,同離王交戰,行的便是旱路,而蕭玉兒亦帶了她最得意的那匹寶馬,顯見得也是走了旱路。
冷玉蘭本欲也行旱路,晝夜行車,在蕭玉兒到達戰場之前,將人攔回來,然而樓絨絨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馬車不論如何,終歸要比單純騎馬要慢,若想要趕上玉兒,恐有些難度。”
冷玉蘭亦是皺眉:
“若非我騎藝不精……”
樓絨絨卻搖搖頭道:
“並非隻有縱馬才能追得上玉兒,以學生之見,我們不若行水路。”
冷玉蘭有些訝然,抬頭看她:
“可船隻行路甚慢,豈非更難追上玉兒的快馬?”
樓絨絨卻道:
“老師生於京城,長於京城,少在江南地界往來,有所不知,民間有句俗話,叫做‘若論短途,水不及旱;若論長途,則旱不及水。’。馬兒奔馳雖快,卻少不得要經常歇息調整,喂食修掌,若遇雨水天氣,又泥濘難行,夜行又難以看清道路,便是不怕匪徒襲劫,馬兒也不能接連數日長途奔赴。”
“但乘船便不一樣了,水路行船雖慢,但勝在可以晝夜不停,便是一個時辰行路隻有十幾裏,但十二個時辰下來,一日亦能有將近兩百裏,如此一來,定然要快過馬匹。”
(ps.此段借鑒《兩京十五日》。)
冷玉蘭這才恍然,感歎道:
“都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你這孩子,倒是愈發有模有樣了。”
於是一行人棄置馬車,乘船南下,在宿州調整休息,順便在岸上打聽有無蕭玉兒的消息。
按照蕭玉兒平日裏的習慣,花錢大手大腳,又是一個小姑娘帶著一匹名馬,特征實在顯眼,若是當真經過此處,定然不難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