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新的誌向(1 / 2)

樓絨絨道:

“是,也不是。”

女子科舉之事,有書院推波助瀾在前,也算是事出有因,但要說起武舉來……

她忍不住微微歎了口氣。

任明昭所言,書院並未開設武學,沒有先例在前,就沒法說服朝臣是一個原因,另外一個緣由,則更為客觀且殘酷——

讀書文舉,女子的智慧腦力其實與男子相差不大,並無高下。

但要說起舞槍弄棒,除了蕭玉兒任明昭這種出身將門的,大多數女子生理上便不如男子,在這種念頭的支使下,女子天然就不會傾向於習武。

樓絨絨並非輕視女子,亦並非不想讓女子參與武舉為將,甚至於,她自己便見過許許多多身手謀略皆不在男子之下的女子,自然更願意她們能更順利地施展才能,實現心胸抱負。

但問題是,若論起天下識字的女子,倒還有不少,可要論起自幼習武或是身手不錯的女子,真是鳳毛麟角。

這就意味著,像女子書院這般,能夠廣泛在全國推行的方法,並不能同樣適用於武舉。

若強製推行,很可能最後出現,類似於一個郡縣之中,來上學的女子隻有寥寥一二,甚至於壓根沒有的情況。

畢竟願意讓女兒讀書識字的人家已是少數,而大多數人家,都不會願意讓女兒家去舞刀弄棒,成為他們心目中“粗鄙”的模樣。

但樓絨絨亦清楚,會武的女子少,其實某種意義上亦是世人偏見,影響了千千萬萬女子的結果。

女子體力力量可能的確不如男子,但女子亦有旁的男子不及的優勢,譬如輕盈,譬如靈活,譬如耐性……且大多數女子也比男子更注重細節、更為謹慎,要知道,戰場之上,這可是極為重要的品質。

隻要能給她們一個自由生長的機會,未必她們就不如男子。

但困難也是客觀存在的,如今文舉尚未推行,隻能先抓重點,先讓天下女子都有資格參加科舉,之後再慢慢一步步補齊女子缺失的半邊天空。

她解釋一番過後,蕭玉兒方才又恢複了神氣,任明昭則點了點頭,神色從容道:

“我明白了,既如此,往後我定同你一般,爭取也能讓天下女子看到這另一條路。”

樓絨絨一愣,看向她,見她目光堅定,無比認真,顯然是下定了決心,要替女子開辟武舉之途的。

樓絨絨一個恍神,忽然意識到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

原本的劇情,應當是任明昭重生之後,一心複仇,用智謀和前世的記憶優勢,一路除去攔路的反派,最終保全了將軍府,同男主走在了一起。

可她一心改變幾個重要之人的命運,愣是把原著的劇情,已然掀了個天翻地覆。

離王死了,郢澤繼續統治大慶,還要推行女子科舉,往後要統領北秦鐵騎攻打大慶的下一任狼主,現在也同她站到了一處。

按照任明昭的記憶,任家被冤枉滿門抄斬,應該是在離王殺了郢澤之前。

現在離王之亂被平息,任明昭大概是覺得,她也是重生而來,已經改變了這一世的命途,將軍府也不會再經曆被冤枉的劫難,竟直接改變了她重生的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