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民間傳說為證,灶王是玉皇大帝派到凡間監察人為善惡的神,也兼職管煙火,所以人們又尊稱他為“東廚司命、灶君、皂君、灶神、灶王”等等,外號有很多,但最為人們稱道是“灶王爺”是最,據說,灶王爺每年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工作,把一家人的善惡行事告訴玉皇,然後玉皇據此安排,來年這一家的善報惡報。
所以,心虛的人就在這一天,擺上一桌酒菜,偷偷的禱告、祭灶,希望灶王老爺能看在好吃好喝的份上,替自己在玉皇麵前多說好話,不是有那句話說“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嘛,所以這個時候誰都不會吝嗇,各種敬謂層出不窮,像什麼“大矣哉一家之主,神聖乎五祀為尊”、“東廚司命財源主,北級奉天福祿神上大聖”、“靈光司火德聖君,正氣格天誕”等等,喵喵尒説
不過,光嘴上說也是沒用的,因為空口無憑嗎?灶王老爺是誰?那是神啊,豈是人能夠糊弄他的,所以一應的祭品也要準備齊全了,又因灶王老爺喜歡甜食,祭台上的祭品也多為含糖一類,大抵有糧瓜、糖餅、柿餅果子、黏糕等,為什麼都是黏糊的東西呢,要不說人都精的跟猴一樣,這裏有兩個意思,一個是不讓灶王老爺回到天上多嘴說他壞話,二是因為,黏糖大多都特別甜,跟糖精似的,就是希望能讓灶王老爺嘴甜,多說好話,老話說,“二十三,糖瓜粘”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不過有地方叫法不一樣,像“塗神口”,就是在灶神像的嘴上或者在灶口粘上一塊糖,還有地方叫“醉司命”,這種敬神方式是在灶門上抹酒或者酒糟的,
除了上供,祭灶還得講究儀式感,為了表達主家的虔誠,點香燒紙,然後全家人一起跪拜磕頭,這時候老人會說一些貫口,如“灶王,灶王,你上天堂,多說好,少說壞,五穀雜糧全都帶!”、又比如“灶王爺上天,多講好話,別說髒話,保佑全家,平平安安”等等。
因為人們想辦的事情太多,有些神,不到廟裏請不到,就幹脆托灶王爺帶個話,也不管他同意不同意,就強行替他拓展了業務,比如那些迫切想要生兒育女的人家則說:“臘月二十三,灶王上西天,多說好來少說歹,馬尾巴上帶個胖小子來!”
求財的人說:“灶王爺上西天,多帶銀子下來過新年,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又要媳婦兒又想孩子的說:“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西天,蒸個黏窩窩,給你把嘴粘,早讓媳婦到家,別說拋米撒蝦,早去早來,給新嫂子帶個小來!”
還有最貪心的,“灶君王,灶君王,依著鍋,靠著牆,鍋裏熬的稀米飯,頓頓飯來你先嚐,一年一回臘月二十四,一年一回上天堂,上天騎著白玉馬,上天堂裏見玉皇,打著公事拜兩行,多說好言語,少說不良話,保著六月雨下大,保著窮苦人家糧多打,打的穀子少出糠,保得家人歡歡樂樂上房坐,鍋頭保著裙釵女,裙釵女保了保牛羊”
一路上,何雨柱不停的給兩個女生講著故事,嘴都快起泡了,也不見她們心疼一下,一直催他講個沒完,你還不能拒絕,多悲催!
圓明園其實沒啥好看的玩意兒,因為到處都是殘磚斷瓦,現在的人,沒多少文物保護意識,不搞破壞就不錯了,還想讓他們修複,你以為誰都像章四爺一樣,那麼愛惜咱們祖宗留來的這點東西啊,現在是文人當天下,行事全憑一張嘴,裏九門不是已經拆幾座了嗎?都拜郭大人所賜,有他在領頭,等再過幾年,長城的磚頭塊,都會被人拿回家去蓋廁所,這還不是危言聳聽,不然你以為,四合院後來的地震棚哪來的?說不好聽的,就是拆了長城蓋的,你說缺德不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