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6章 第三空間的理念(1 / 2)

對於星巴克的發展模式,說實話何雨柱還真不太了解,但是他知道,這個公司一直都致力於向顧客提供最優質的咖啡和服務,然後營造出獨特的“星巴克體驗”,讓星巴克店成為人們除了工作場所和生活居所之外溫馨舒適的“第三生活空間”。

人的第一生活空間,肯定是家庭,這是任何人都絕對不能否定的,人生的一切,都是由家庭而開啟的。當你感受人生的幸福,最多的就是在家庭裏麵,而消解人生的痛苦,最多的也是在於家庭。

僅此一條家庭的辯證法,家庭的存在價值就已至高無上了!

工作場所,就是人的第二生活空間,這也是沒有異議的。相較於家庭這個第一生活空間,它所最為缺乏的,恐怕就是人的“自由自在性”。但這個“自由自在性”,不是狹隘的自私自利,而是指人的創造性的自由發揮。人的創造性不能獲得自由發揮,往往是人生的最大悲苦。喵喵尒説

一個工作場所,如果不能容納和支撐人的創造性的自由發揮,就不能稱為理想的生活空間,人生活於其中,就多有壓抑、悲苦。

麵對這樣的生活空間,人們隻能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為了生活而無奈地忍受,這個選擇所造成的是人的創造力的不斷被消解,直至消失殆盡,另一種則是發展自我能力而謀求於此空間中的解脫,這是實現人的創造力解放的道路。

而人的第三種生活空間,也是現實地存在著的!

這個生活空間的曆史產生與曆史發展,我們不作探討,先說說它的現代性與未來性。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存在,並不是孤立的存在。人與人交往的需要,決定了人的第三生活空間存在的客觀現實性與充分必要性。

人的第三生活空間的存在,也取決於它能滿足家庭、工作場所這兩個生活空間所不能滿足的人的需要。第三生活空間在現實生活中的具象,就像是酒吧、茶館、咖啡廳等現代人的交往空間,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但其與現代人的本質性存在即人是創造性的存在的關係,往往是人們缺乏深刻與深度認識的,需要我們在這方麵發達思維與發展思想。

所以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以酒為媒、舉杯相聚,是最為常態的第三生活空間作為。它作為一種形式,是普遍存在的,堪稱是老百姓生活的形態和餐館商業的業態。

當然了,在這個年代,人們的思維還固守在為物質生活上麵,對於精神方麵的升華,就算是在發達的歐洲,其實也是沒有概念的。

星巴克公司塑造的品牌,特別強調它的文化品位。它的價值主張之一是,星巴克出售的不是咖啡,而是人們對咖啡的體驗。就像我國的茶道、茶藝。茶道與茶藝的價值訴求不是用來解渴,而是從中來獲得某種獨特的文化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