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一幕,卻是在同一時間發生在不同各地。
幾乎所有的觀眾在看完電影後,都是會給出類似的評價:
沉重。
想哭。
楚寧真是狗!
可他們給出的評價卻是一個比一個好。
戰爭片,在電影市場裏一直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類別。
有時候光是那些場景拍攝,就要耗費相當多的資金,主題也是最沉重的一類,但卻最是能感動觀眾的一種。
因為這是在講述曆史,還原曆史。
但在這個世界的國內市場,國產的戰爭片卻少有導演去拍,原因很簡單直白,因為資金耗費大,不好賺錢,不好爭奪票房。
花錢多,錢賺多少,也沒投資方喜歡這樣燒錢的。
也就一些個別大導演會去嚐試。
可這部《金陵十三釵》卻又是不同於以往的那些戰爭片。
其中描寫戰爭的場麵不多,可給觀眾帶來的沉重卻猶有過之。
以不一般的角度,將那段不堪的曆史中一小段展露出來,揭開那血淋淋,赤果果的一幕。
毫無疑問,《金陵十三釵》爆了!
以著比一些人預計地還要更誇張的狀況爆了!
不同與前世老謀子執著於在電影中添加“xing”的元素,楚寧在亦然刪除相關劇情,略微更改,並且把角色人設調整成更加合理後,盡可能把整部電影在前世被人詬病的地方一一避免。
她們風塵卻不浪蕩,約翰神父也是從一個好色的二流子成了個有些貪財的正常人,那群女學生前後態度的轉變也是更加流暢與合理。
在前世,這部電影在取得極大轟動的同時,也是被另一批人罵的慘了。
有些話是單純發泄情緒,有些話卻是說的句句在理。
楚寧在前世看完電影之後,心情也是相當複雜:電影是好電影,但也僅限於在這個範疇內,看完後也會讓人心生疑問。
導演拍攝這部電影,到底是給國內觀眾看的?
還是拍給外國人看的?奔著拿獎去的?
楚寧能理解老爺子的心思,但無法認可。
因而在楚寧以後來者的身份,結合前世知道的雷點後,再某種程度上,是拍出了一部不同的《金陵十三釵》來。
一部更好,更適合國內觀眾的《金陵十三釵》。
網友對其的討論評價席卷各大平台,鋪天蓋地的全都是相關影評。
——【“國內影視上最‘文藝’的戰爭片,最‘戰爭’的文藝片。”】
——【“電影開始前,我還在奇怪為什麼明明不止是十三個人,看到電影結尾才明白,《金陵十三釵》,這個名字,注定是要被載入國內電影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