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蕭條的朝堂(1 / 1)

高博回歸洛陽,讓那些沒有參與叛亂的世家,這幾天忐忑的心,慢慢的放了下來。

或許這些世家自己都不知道,高博在他們心中的分量越來越重。不知不覺之間,已經成了定海神針的角色。高博回來,就意味著前段時間的清算已經結束,他們當然可以把心放在肚子裏麵了。

自從七夕那天劉焉的長子劉範,夥同其二弟三弟一起發動叛亂。被鎮壓下去之後的洛陽,一直就處在軍管之中。

大街小巷都充斥著肅殺之氣,可行色匆匆的軍士。每天都有世家被抄家滅族,每天都有大量被查抄的財富裝車運入皇宮。對於這種事,賈詡那是輕車熟路。

而那些沒有參與叛亂的世家大族,在這種情況下,每天都過得提心吊膽的,生怕某一天自己一覺醒來,府外就圍上了大批軍士。

這種情況直到高博回歸的前兩天,才有所好轉。當他們看到高博帶兵入城之後,剩下的大貓兩三隻的世家才徹底放下心來,知道叛亂已經結束了。

七夕之亂造成的惡劣影響,遠比兩年前的十常士之亂,一年前的18路諸侯討高之亂,還有大半年前的劉辯、劉協出逃,劉焉登基到駕崩,所造成的影響更加的深遠和惡劣。

因為前幾次叛亂,最起碼沒有大量的朝臣死亡,大漢朝廷還能保持基本的運轉。但這次不同,七夕之亂有大量的朝臣死亡。朝廷各個職能部門嚴重缺人,已經不能保證最基本的運轉,幾乎以癱瘓無異。

這些死亡的朝臣,有一部分是死在亂軍之中。有一部分是那些朝臣的死對頭,帶兵趁機報複。

還有一部分是對高博的統治不滿,甚至在公開場合抵製過高博的朝臣。當然,這些朝臣的死亡,盆子也扣到了叛軍的頭上。

……

高博回到洛陽來不及跟妻兒團聚,就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之中。

因為大量朝廷的陣亡,各個職能部門嚴重缺人,特別是人缺那些能拍板做出決策之人。

所以高博回到洛陽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剩餘的所有朝臣,召開大朝會,想要看看現在還有多少朝臣存活。

還有多少朝臣存活,其實高博是一清二楚的,但他還是召開了大朝會,主要是看看哪些人能來,這就是一種簡單的試探。

經過這次叛亂,大量朝臣陣亡,空缺出大量的朝廷官職。像位居高位的三公九卿,食兩千石的太仆少卿、少府、博士、郎中令、郎中等。

稍微低一點的太仆丞、少府丞、郎中令丞、郎中令史、功曹史、主簿史、衛尉丞、長史、司馬等等。。。

……隻要稍微有點見識的都知道,朝廷空缺這麼多的職位,隻要去參加大朝會,就一定會得到相應的官職,這就變相的接受了高博的領導,而這恰恰就是高博所要的一個態度。

所以,在很多朝臣接到傳令的時候,沒有一點猶豫,當即就開始準備了起來。

這些剩餘的朝臣,大部分也都是出身世家子弟。但他們沒有參與棲息之亂,也沒有明裏或暗裏抵觸高博的統治。

經過大亂之後,他們在心理上已經接受了高博的統治。所以,此次大朝會隻要人來了,就已經表明了態度,高博也願意給他們一個發揮才華的舞台。

……高博回到洛陽的第二天,就在皇宮召開了大朝會。

天不見亮,皇宮東側的午門,就已經聚集了數十人,他們都是街道傳令來參加大朝會的官員。當旭日東升,天光放亮之時,午門準時打開這些官員,依照官職的大小,陸續進入皇宮。

因為人數稀少,所以大朝會地點沒有在以往的廣場上召開,而是直接在未央宮。

當他們全都進入未央宮之後沒多久,高博這才姍姍來遲。

高博踏入未央宮,隨意的打量了一眼能來參加的朝臣人數。看到若大的未央宮,隻有這麼數十人,讓高波油然升起一股莫名的感受。

要知道,在劉焉登基和劉璋登基召開大朝會的時候,可是有七八百餘人參加。高博進入大廳大概估算了一下,能來參加大朝會的官員居然隻有區區50餘人。

短短一年多一點的時間,朝廷官員居然銳減如此。心中微微有一點埋怨,埋怨賈詡是不是殺得太狠了?都殺到朝廷不能運轉的程度了。

當高博走在龍椅下方的時候,轉頭打量著下麵稀稀拉拉的人群,悠然伸出了一股蕭條的感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