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高博的高呼,書房中的眾人紛紛臉色大變,都意識到了不對。
特別是做為荀彧的好友郭嘉,更是一把推開身前的管家,一個翻身來到荀彧旁邊。伸手扶住荀彧的身體,顫抖著把手指伸在他的鼻子下,去探他的鼻息。
“文若……”
隨著郭嘉的一聲悲呼,書房中的眾人也都知道荀彧已經死了,心情都十分的沉重。
“老爺!!!”
荀彧的夫人,剛到門口,就已得知自己的夫君已經死了,悲呼一聲就暈了過去。
高博看著郭嘉懷中已經死去的荀彧,心裏十分的難受。
這個時候他看到書桌上有一封信件,上麵寫著:“太師親啟!”
高博順手拿起這封信件,直接拆開看了起來。隻見信中寫道:“太師本興義兵,以匡正漢室。雖勳庸崇著,猶秉忠貞之節。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這句話的大致意思是:太師本是發動義兵,以振興漢朝,雖然功勳卓著,但還保持忠貞之節。君子的一言一行都要合乎道德,不應該這樣登基稱帝,直接改朝換代啊。
高博看著手中的信件,久久不能離開自己的視線,心裏麵十分的難受。
高博怎麼也沒有想到,荀彧還是不了曆史上的後塵。為了當皇帝,自己和賈詡設計黃袍加身這出戲,改朝換代,會讓荀彧如此的偏激。
高博的手死死的捏著這封荀彧臨死前寫下的信件,越來越用力。
“唉!”
一聲歎息,高博惆悵的走出書房,離開了荀彧的府邸。一路都在想,荀彧為什麼寧願死,也不願意自己改朝換代。
曆史上的荀彧也是在曹操稱‘公’的時候死的,沒想到在高博改朝換代之時,他還會步上曆史的後塵。
想著自己當初威脅荀彧為自己效力,高博的內心就是一陣愧疚。
荀彧出身潁川荀氏,荀子之後。荀彧的家族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世家,家族中也是人才濟濟。
其祖父荀淑,乃當世大儒,號為神君。荀儉、荀緄、荀靖、荀燾、荀汪、荀爽、荀肅、荀旉,號稱荀氏八龍,每一個都是一流以上的人才。
在這樣的家庭背景教育之下,荀彧自小就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教育。他的內心有一套非常高的道德標準。
在他的心裏,高博可以做霍光,但是不能做王莽。你可以做權臣,但萬萬不能做改朝換代的逆賊呀。
這也跟荀彧自小接受的教育有關,讓他心存漢室。當然,首先是以家族利益為先,之後才是效忠大漢。
高博當初也是用他家族來威脅他為自己效力。而且高博當初野心不顯,明麵上幹的事情就是恢複漢朝的秩序。
因為荀彧家族是漢朝這個體係的受益者,所以他才致力恢複漢朝的秩序,好讓自己的家族達到汝南袁氏,和弘農楊氏那樣的頂級世家。
但他效忠高博,高博也能讓他的家族達到這樣的高度,他又為什麼這麼偏激的絕食而亡呢?
這就跟他自小接受的教育有關了。荀彧自小接受的教育是以家族利益為先,然後灌輸忠君思想。
荀彧最希望的是延續大漢的這套體係,而不是破壞這套體係,重新建立一個全新的製度。
荀彧隻要好好效忠高博,那麼他的家族未必不能達成‘四世三公’這樣的成就。但他天天處理政務,在高博的核心體係中工作。怎麼會看不出來,高博內心是非常厭惡那些世家大族呢!
而且他在明裏暗裏,也了解過高博的發家曆程。益州世家為什麼那麼少?七夕的洛陽叛亂,被牽連的朝臣和地方世家為什麼那麼多?了解這些情況,就讓荀彧的內心非常的忐忑和煎熬了。
加上忽然傳出高博黃袍加身,回到洛陽就登基稱帝、就改朝換代。這讓荀彧跟自己的理念起就強烈的衝突了,再加上這段時間身心疲憊,一時之間鑽了牛角尖,就這樣絕食而亡了。
……
高博回到自己的府邸,把自己一個人關在書房之中,直到日落黃昏,郭嘉到來。
“陛下,我想送文若的身體回潁川。”郭嘉聲音嘶啞的說道。
“好,我讓子龍領一隊虎衛護送你們。”高博也沒說其他,直接同意了郭嘉的請求。
隨後看著心情低落的郭嘉,喃喃自語的說道:“奉孝……”
“陛下不用多言,我明白的,這是大勢所趨。文若,他……唉!”郭嘉歎息道。
“嗯,奉孝早去早回。我已經失去了文若,我不想再失去你了。”
“嗯,陛下放心,我會回來的。沒什麼事,我就先離開了,明天就送文若回去。”
“去吧!”
看著郭嘉離去的背影,高博心裏莫名堵的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