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以最快的速度把新式龍骨水車推廣下去,又因為府庫沒錢,高博提出了三條解決辦法。
第一條就是先培養出專業的人員,然後把他們派到地方,讓地方官員因地製宜,酌情安排。
第二條是向天下人募捐,這其中包括百姓、商人,還有官員等,各行各業的人才都是募捐的對象。
最後一條就是向其他勢力販賣戰馬,這種戰略物資。
高博提出,這三個解決辦法之後,三省的三位主官驚呼了一聲之後,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唯獨商會會長,高博的大舅子(也可以是兒子)甄堯滿臉興奮。
“陛下,我覺得第一條就不錯,沒必要向天下人發群募捐。也沒必要像其他勢力販賣戰馬這種戰略資源,加強他們的實力。”沮授率先開口說道。
沮授話音剛落,法真若有所思的開口說道:“陛下,我認為可以讓第一、第三條解決辦法同時進行。至於向天下募捐,還請陛下明察,並不是臣不願意募捐,而是臣認為此舉不妥!”
高博聽到法真的話後,低頭一想就明白了過來。
大晉王朝才立國不到兩個月,現在民心才剛剛穩定下來。沒有動亂,一是因為高博有強大的軍隊,二是高博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安穩生活的環境。若此時向天下募捐,會不會導致民心不穩和動蕩。
說白了就是現在高博的大晉王朝,在百姓心中還沒什麼公信力。
高博可不想因為這個政策,而導致民心不穩。又轉頭看向還沒有發言的戲誌才,出聲詢問道:“誌才怎麼看?”
聽到高博的詢問,戲誌才抬頭對高博笑道:“陛下,你想出了三個解決辦法都比較好。培養專業人才,也是推廣新式龍骨水車的第一步。
但我覺得下派專業人才到地方上去,讓地方官員合理安排,沒有朝廷親自出麵主持推廣更有效率。至於像其他勢力出售販賣戰馬,倒是一個妙招。”
戲誌才治理地方不如法真和沮授,但是他的戰略眼光可是這個時代之最。
看著禦書房內幾人的目光都盯在自己的身上,戲誌才從容不迫的說道:“陛下治下的雍涼二州和並州因為靠近北方草原,都盛產戰馬。
因此,大晉王朝的百萬大軍中,就有10萬騎兵。據我所知,這十萬騎兵有近三成騎兵將士所騎的戰馬,可都是上等戰馬,還有近十萬匹戰馬空置。”
說到這裏,戲誌才停頓了一下,見眾人的目光都盯著自己。
戲誌才嗬嗬,笑道:“嗬嗬,與其讓這近十萬匹戰馬在那裏空置,最後淪為拉車運糧的牲畜,不如把它們賣給關東勢力。不僅能為大晉王朝創收,還能讓他們……”
“還能讓他們打得更歡,打得更激烈,還能把他們的戰爭潛力一點一點的打掉。”
不等戲誌才說完,高博接過話頭,搶先開口說道。
聽到高博的話後,法真和沮授露出了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隻有甄堯一頭霧水,很是迷茫的左顧右盼。
所以說戲誌才的戰略眼光和戰略布局,是這個時代頂尖的人物。把高博這裏的戰馬賣給關東諸侯,表麵看是在資敵,實際上也確實算是一種知敵的行為。
但是,把戰馬賣給他們,可以讓他們的戰爭打的更厲害更久,高博就可以安心的休養生息。
等他們好不容易把另外一個勢力吞並,可是回頭一看,自己治下的百姓隨著戰爭的頻繁爆發,流失的非常嚴重。沒有離開的也多是一些沒什麼戰鬥力的老弱,根本就不可能征集兵馬。
這個時候一直養精蓄銳的高博,在舉兵出關,很有可能一戰定乾坤,完成天下一統的大業。
當然,這種行為肯定也存在風險的。比如某個諸侯購買了很多戰馬之後,越打越強,對高博來說就很不美好了。
所以戰馬要賣,但賣給誰?賣多少?這就要嚴格控製了。
高博控製的雍涼二州和並州三個州都是邊州,雖然地廣人稀,土地貧瘠,物資也非常的稀少。但,三州都盛產戰馬,戰馬資源可以說相當豐富。
高博有十萬騎兵,超過三萬將士騎的都是上等戰馬。超過七萬騎兵,騎的都是中等偏上的良駒。
而且每年都會淘汰一批戰馬,而淘汰的這些戰馬,在高博這裏雖算不上好馬。但是在缺馬的中原,這些在高博這裏不算好的戰馬,在他們眼中可都是良駒一類的好馬。
所以這些戰馬根本就不愁銷路,主動權也掌握在高博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