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英雄總是蒙冤死(1 / 2)

【也正是因為不願給王振送禮,於謙被誣陷下獄,隨後因為山西、河南兩省百姓、官吏、藩王極力求情於謙方才被釋放出獄,繼續為官。

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俘虜,瓦剌太師也先領兵犯境,大兵壓境,而北京城中缺兵少將的情況下,不少官員提議南遷避禍,是於謙力排眾議,堅請固守,與孫太後擁立铖王朱祁鈺登基,穩定人心,是為明代宗。

同時整頓兵備,部署要害,率大軍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親自督戰,抵禦瓦剌大軍。

瓦剌太師也先挾持朱祁鎮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讓也先無隙可趁】

永樂大帝:禦駕親征被俘,丟人呐!

洪武大帝:就這水平也就跟宋室徽欽二帝一樣,實在丟咱的臉。

宋道君@洪武大帝:你禮貌嗎?

大宋明君@洪武大帝:這是父皇的鍋,朕不背。

【北京保衛戰,他以文臣之身肩抗一國之重,說大些,沒有這一戰之威,沒有這一文人,明朝可能傳不到十六帝,二百七十六年。

可惜,好人難長命,一戰後,明朝與瓦剌和議,朱祁鎮被放回,尊太上皇,幽禁南宮,於謙則繼續備戰,加強邊防,憂國忘身,但他性格太過剛直,招致眾人嫉恨。㊣ωWW.メ伍2⓪メS.С○м҈

天順元年,代宗朱祁鈺病重,加上子嗣早夭,朝廷不穩,因此石享、徐有貞等謀劃助朱祁鎮複位,更有孫太後默許,成功發動“奪門之變”

這一政變後,朱祁鎮複位,朱祁鈺不久病死,死後不許葬入皇陵,也不許以皇帝身份入葬】

洪武大帝:混賬東西,忘了是誰給他收拾爛攤子了!

永樂大帝:……

朱棣欲言又止,幽禁南宮,皇陵不許入,皇帝身份不被承認,這兄弟倆一個比一個狠,也真是夠可以的。

【朱祁鎮複辟後,石享、徐有貞等誣陷於謙“更立東宮,“謀立襄王子”雖然朱祁鎮曾說“於謙實有功!”但當徐有貞說道,“不殺於謙,複辟之事師出無名”時,也是毫不猶豫痛下殺手。

確定要殺於謙後,幾人馬不停蹄搜集證據,可惜找來找去毫無所得,無奈,隻能隨意捏造了一個罪名,便是“謀立襄王子!”

可惜這個罪名站不住腳,沒有實質證據,也由此,徐有貞說出了這個全史第二臭名昭著的罪名“意有之”雖無顯跡,意有之!

這話什麼意思呢?意為:雖然沒有實質的罪證,但是卻有這個意思】

洪武大帝:好一個“意有之”無恥之尤!

永樂大帝:莫須有殺了嶽飛,意有之殺了於謙,真是……

評論倒是發出去了,可惜關鍵的莫須有,嶽飛幾字全成了xxx。

康熙大帝:說你朱家盛產奸臣可不是冤枉你們。

祖龍:可笑的罪名,究竟是有多無恥。

【明天順元年正月二十三日,於謙被押往北京崇文門外,就在這座他曾經拚死守護的城池前,得到了最後的結局–斬決!

史載:於謙死而天下冤之!但鮮有人知,於謙死後有教渝說於謙的罪應該滅族,於謙所推薦的文武大臣也該全部處死,更有甚者,一千戶上書請求寫上他的罪行,刊印全國。

仿佛,這座城池並不曾發生戰亂,所有人都齊齊忘記了有這麼一個人曾經率軍抵禦敵寇,護住了這滿城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