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浚因為用人不當,不久後發生了“淮西軍變”,隻能引咎辭相,自此主戰派張浚罷相,秦檜逐漸受到重用。
(注:看看多巧啊!兩人剛建言不久,又是一場兵變,對趙構來說這就是陰影、傷疤,每次揭起都會記得更深刻些)
隨後,嶽飛探知金朝準備送還欽宗的太子後,表示擔憂,入見時提議趙構早立太子,以安定人心,顯示正統性。
(注:剛好兵變不久,正是猜忌大將的時候,偏偏嶽飛不知道啊,這時候跑來建議立太子,無形中又揭了一次趙構的傷疤。
趙構唯一的兒子可就死在“苗劉兵變”而且這時候趙構正值壯年,內心深處可能還是希望日後能有一個親兒子的。
不過參與立儲什麼的隻能是說有爭議,因為與嶽飛交好的趙鼎,被秦檜陷害罷相時的罪名中剛好有一條就是參與立儲。
但嶽飛卻沒有,是個人都知道嶽飛死時的罪名“莫須有”連秦檜都找不出任何罪名,隻能胡謅一個。
假如他真的積極參與了立儲,那憑這個罪名秦檜絕對是可以正當的殺嶽飛,因為不論他如何忠心,敢參與皇家事都得死,何至於用“莫須有”?以致於遺臭萬年)
史載趙構因為這個提議不滿,責備了嶽飛,但真假到底如何?無從得知】
大漢名將張飛:尼瑪!怪不得他們說文人的心髒,那倆埋這雷有點狠啊!
張飛嚇了一跳,兵變、立儲,嶽飛無意中完全陷入了猜忌。
趙匡胤:……
啪!
大宋,趙匡胤忍不住一拍額頭,合著真有他的鍋,可他那會兒剛剛開國,唐末藩鎮多厲害誰不清楚,不削兵權難道想做第二個柴氏?
可後世皇帝學他幹嘛?難道百年過去趙家還不能壓服武將?趙匡胤無語,那得是多廢?
永樂:厲害!兵變、立儲,兩個雷全被嶽飛躺了,關鍵當事人還不知情,這就很悲劇了。
盡忠報國:……
“竟是因為如此嗎?”嶽飛表示不能接受,勸趙構立儲是因為什麼?是因為金軍要把欽宗的兒子送回來繼位,搶趙構的正統,他維護趙構的正統居然還錯了?
【回歸正題,此時的宋金形勢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由於金太宗死,完顏亶繼位,完顏宗翰失勢,完顏撻懶掌控軍權,金滅偽齊,並欲與宋廷議和。
趙構自然求之不得,但金人的要求卻很苛刻,因為金廷要商虢之地,相應的則是會放回趙構生母韋氏,以及徽宗的屍體。
紹興八年,南宋將行都由建康這個抗金前線遷到了安逸的後方臨安,並在此定都,為“屈己求和”趙構進一步任命秦檜為相,與金人聯絡。
在見了金使後,趙構接著召見了嶽飛、韓世忠、張俊三將,其中張俊見風使舵,立馬轉變答應議和,而嶽飛、韓世忠則是堅決反對。
嶽飛說:夷狄不可信,和議不可恃!韓世忠也接連上書十餘次反對,無奈趙構鐵了心要議和,對兩人的勸諫都置之不理】
永樂@大宋武帝:打贏了還要議和的,也就你們趙家的迷惑操作了。
朱棣決定放過趙匡胤了,畢竟這鍋大半是趙二的,當然,更重要的是總不能一直逮著趙大噴吧?萬一噴死了,以後不是沒得噴了?
乾隆:前有趙恒後有趙構,很合理嘛!
洪天王@乾隆:話說你大清也挺多的,迷惑操作成堆的出來。
乾隆:???
乾隆@洪天王:哪個?我大清竟出了這麼離譜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