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遷:這事寡人也熟啊!比如郭開這貨,害我趙國淪喪,寡人定要他生死兩難。
郭開:俺這是要被折磨多久?
趙昀:最無語的還是範文虎這貨,朕至今沒弄明白,這貨到底是內奸還是豬隊友?
朱元璋:為什麼要弄明白?一刀砍了不就一了百了?
【崇禎十一年,即1638年,清軍再次繞道進了大明境內,十一月,清軍進攻高陽城,賦閑在家的孫老師雖然率全城軍民守城,奮起抵抗。
但一縣軍民如何是如狼似虎的清軍對手?很快,城池告破,時年七十六歲的孫老師被清軍生擒。
看著眼前這個白發白須,卻仍舊身體健壯的老人,清軍心緒非常複雜,畢竟就是這老人鎮撫邊關,搞了條關寧防線,讓他們十數年都沒能打破。
這人很有能力,清軍沒辦法不承認,因此他們想要勸降孫承宗,可孫老師脾氣爆炸了一輩子,除了父母君師,何曾向人低頭?自是不願為清軍效忠。
這怎麼辦?招降不成,又不能放,畢竟依老人家這身體再活三十年也不是不可能,那就殺了吧,清軍下定決心。
終究還是給孫老師最後留了絲體麵,讓他自縊而死。同時,他的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盡數戰死,孫家一百多人遇害,道一聲滿門忠烈並不為過。
1638年,為國盡忠半輩子的孫承宗,不屈而死,大明至此失一擎天柱石,次年,盧象升戰死,明之亡,已無可挽回。
細數明末一眾名將,盧象升、曹文詔、孫傳庭、秦良玉都可以稱一聲良將無雙,可擎天之柱卻唯有孫承宗擔得起。
他是天才、奇才,是戰略大師,是明軍的定海神針,他一日不死,明軍,亂不了,可惜的是,明廷護不住他。
老將盡忠而死,局勢急轉直下,流寇、外虜,征伐頻頻,明廷莫說還手之力,就是招架之功也顯不足!
南明弘光元年,南明追贈孫承宗為太師,擬定諡號“文忠”為其一生蓋棺定論,清朝乾隆年間,撰《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追諡孫承宗“忠定”諡號,《明史》更是為他單獨列傳。
明末及清朝眾人對其評價也是極高,當時的文壇大佬錢謙益說他“清宮府、杜私門、破朋黨。譬如青天白晝,橫目四足,皆仰其清明,而秋霜夏日,善人君子,亦憚其凜烈!”
雖說頭皮癢、嫌水涼的錢謙益人不咋地,但是這評語確實極好,當得孫老師一生總評,民族英雄,令人敬仰!】
朱元璋:闔家盡忠報國死,滿門皆是大丈夫!壯哉!
天啟:孫師……
朱由校歎了口氣,他這傻弟弟啊!不用魏忠賢也就罷了,怎麼連孫師都弄回老家了,就不能給足了信任?
【上榜理由:關寧防線,固若金湯,堡壘戰術,奇思妙想,闔家殉節,民族英雄!】
視頻浮現:
幼年聰慧,遍閱典籍!
青年中舉,名揚一方!
壯年為名師,授學傳經典。
天縱奇才,關寧之防,堡壘戰術。
曾自科場取功名,也曾書院閱名篇,亦曾提兵鎮疆場。
書生提兵,為將心服,為兵歡悅,邊關選良才,將兵複故疆,敵寒膽,軍心揚!
何以黨爭伐異黨,老將心疲且還鄉。
外夷入境犯高陽,率軍攜民守城鄉。
城陷軍覆民遭戮,闔家子弟殉節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