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八年二月,唐賽兒率眾在山東益都卸石棚寨起義,並全殲了前來圍剿的軍隊,殺青州都指揮使高風,周圍數縣民眾紛紛響應。
這一件事上報後引得京師震動,朱棣急令安遠侯柳升(老配角了!)都指揮使劉忠率精兵討伐。
明軍人多勢眾,直接將唐賽兒所處山寨包圍,按說這一步確實沒錯,可柳升終究大意了,沒料到唐賽兒這一介女流竟然詐降,趁夜突襲明軍。
夜襲,這兩字就有魔力,畢竟你說大晚上的,軍人也是人,不得睡覺嗎?這時候就是別人嚎一嗓子都能亂上一陣,更別說被突進軍營動刀了。WwWx520xs.com
明軍理所當然的詐營了,柳升倒是好運,順利逃出,劉忠就倒黴了,直接戰死當場。
隨後,唐賽兒率部突圍,領著起義軍連克莒州、即墨,猛攻安丘,倒是鬧出了好大聲勢。
可惜,最後碰上了山東備倭軍指揮儉事衛青,別誤會,這隻是巧合的同名同姓,但倆人分屬不同朝代。
衛青此時正屯兵山東沿海防備倭寇,獲悉這一情況後連忙率領一千鐵騎晝夜兼程趕到安丘,和城內守軍內外夾擊,大敗起義軍。
此役,斬首兩千級,生擒四千餘,當然,被生擒這些人也沒活多久就讓衛青全砍了。
搞笑的是,前腳衛青剛剛平定叛亂,後腳柳升便到了安丘,衛青前來迎接,卻被柳升責罵不等他來就進攻。
安丘一戰後,起義軍煙消雲散,唐賽兒也不知所蹤,據說朱棣後來還抓了不少尼姑、道姑進京,想從中找出唐賽兒,可惜沒成。
而衛青呢,憑著戰功升任山東都指揮使,畢生都在山東領軍抗倭,倒是為沿海穩定做出了不小貢獻。
明朝這位衛青,雖然夠不上名將的級別,可因為和大漢長平侯重名的緣故,倒也收獲了不少關注,衛姓祠堂更是有著這樣一副對聯:兩青禦外侮,七出立大功。
衛青:這都能重名?
衛大將軍表示有些無語,這不知道還好,知道有這樣一個和自己同名的人後……總覺得怪怪的。
時間片刻不停,很快來到了永樂二十年,這一年,朱棣已經六十二歲,可能是想到自己沒多少時間了,而塞外草原上蒙古勢力還很強大,對明朝還有威脅。
於是乎,這一年,暴躁朱棣再次上線,再次率軍遠征漠北,對手也還是老朋友,部落名韃靼,對手叫阿魯台。
阿魯台表示非常冤枉,我這幾年一直老老實實的,連劫掠的事兒都很少幹了,為啥你朱老四還來打我?
想不通歸想不通,該來的已經來了,沒奈何隻能應戰咯!
永樂二十年六月七日,朱棣率軍抵達清平鎮,阿魯台為牽製明軍兵力,分兵攻打萬全(地名)
豈料朱棣完全不為所動,就認準了阿魯台窮追猛打,七月四日,大軍抵達殺胡原(這名兒霸氣)
阿魯台聞報後半點戰意也無,竟然拋下部落牛羊馬匹等一應物資,帶著家屬就往北逃跑。
隻留下朱棣站在殺胡原上吹冷風,滿是困惑,這阿魯台膽子咋變小的?居然連跟他一戰的勇氣都沒了,到底什麼原因導致的?
懷著這個疑惑,朱棣帶著阿魯台留下的物資就準備回京了,結果,萬萬沒想到的是居然讓他遇上了兀良哈部落!
看到這倒黴蛋,朱棣眼睛猛地亮了,打不著韃靼部的阿魯台,拿你湊數也不錯啊,畢竟俺來一次草原挺不容易的,來都來了嘛,好歹打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