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比如某個姓劉的(1 / 2)

韓林兒是累贅嗎?確實是,畢竟當時的天下,除了北方那些紅巾軍,其他像陳友諒、張士誠、明玉珍這些人都是不認韓林兒的。

老朱之所以願意救韓林兒,更多的是想兼並北方紅巾勢力,可就因為張士誠派呂珍進攻安豐,北方紅巾死傷慘重,顯然不行了。

累贅就累贅吧,這時候老朱根本沒想好要怎麼處理韓林兒,便把他安置在了滁州。

而就在這段時間內,陳友諒細心的發現了機會,果斷率兵發起了反攻,結果被朱文正、鄧愈死死攔在洪都城前。

至正二十三年,即公元1363年7月,老朱親統二十萬大軍兵發洪都,陳友諒知道後,立刻撤下圍攻洪都的兵馬,全力迎戰老朱。

8月29日,雙方在鄱陽湖展開大戰,這一場戰爭雖隻進行了三十七天,但卻一點不比什麼垓下之戰、昆陽之戰來得差,畢竟這也是一場事關天下歸屬的大戰。

勝者,天下在望,為一朝太祖,敗者,身死族滅,為天下笑爾!

這是一場被稱之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的戰役,雙方各展奇謀,各逞雄威。

這一戰,老朱趁陳友諒大軍久攻堅城受挫,分兵據守鄱陽湖口的大好時機,先派人斷了陳軍退路。

隨後集中兵力,以陳軍船隻太大,移動緩慢的弱點,巧用火攻,殲滅陳軍主力。

之後水陸並進,全殲陳軍於突圍之際,創造了水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為統一江南奠定了基礎。

此戰同樣能人輩出,有徐達率眾身先士卒,斃敵一千五百餘,大挫陳軍威風的首戰大勝。

有張定邊駕一輕舟縱橫萬軍從中險些斃殺朱元璋的震撼。

有丁普郎身被十餘創,頭斷,仍屹立不倒的慘烈,嘛!簡直堪稱元末刑天了!

當然,也有陳友諒征戰不利,最後死於流矢的憋屈。

此戰之後,老朱率眾火速反攻陳友諒的勢力集團,兼並了曾屬於陳友諒勢力集團的所有資源,繼而完成了一次實力飛躍。

至正二十四年,即公元1364年,元旦,朱元璋自稱吳王,建百官司屬,立嫡長子朱標為世子。

雖稱王,但老朱仍用龍鳳紀年,以皇帝聖旨,吳王令旨的名義發布命令。

而因為張士誠早已自立為吳王的原因,所以,在這一年,天下神奇的並存著東西兩個吳王。

1364年3月,老朱率軍攻克武昌,陳友諒的兒子陳理率眾出城投降,也代表著陳友諒這個勢力集團徹底退出曆史舞台。

陳友諒這個大敵已經滅掉,接下來……老朱將目光放在了張士誠身上,對這個在朱、陳大戰時,兩不相幫,一直吃瓜看戲的對手,老實說朱元璋是沒怎麼放在眼裏的。

但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就這個他不放在眼裏的對手,硬是給了他莫大驚喜,讓他足足打了三年。

前文說過,老張這人,進攻能力雖然不咋的,但防守能力絕對是一絕,加上相當會修城牆,於是,朱軍麻了。

1365年10月,老朱下令正式進攻張士誠,一舉攻下通州、興化、鹽城、泰州、高郵、淮安、徐州、宿州、安豐等州縣,將張士誠的勢力趕出了江北地區。

1366年5月,老朱發布檄文聲討張士誠,同年11月,杭州、湖州先後投降老朱,平江成為孤城,隨後老朱以重兵包圍平江,發動平江之戰。

讓人萬沒想到的就是,老張硬是靠著平江一座孤城,支撐了將近一年,突圍有過數次,可麵對勸降,老張從來不聽,反正就是死扛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