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為幼年、少年時過慣了苦日子,所以這個農民出身的皇帝上位後從不搞鋪張浪費,包括他的皇後馬氏也是厲行節約。

唯有太子朱標和一眾皇子過得最好,尤其是太子,作為朱元璋的兒子,老朱和馬皇後生怕他會吃什麼苦,所以東宮一切都是給的最好的,連東宮臣屬都是開國那幫子元勳。

如李善長兼任太子少師,徐達為太子少傅,常遇春為太子少保,剩下的像什麼湯和、鄧愈、馮勝,劉伯溫、宋濂、章溢、楊憲,有一個算一個,但凡在明初比較有名的,基本都兼任著東宮官職。

這哪是啥太子,壓根就是個半個皇帝嘛,最離譜的就是老朱要是興致來了跑外邊兒打仗,政事什麼的就是朱標處理,半點兒動蕩都不會有。

無怪乎後世一大群人對朱標表示羨慕,這確實該羨慕一下,自古以來太子位坐得最穩的可能就是他了。

當然,有人會說還有朱厚照呢?對,那確實穩,但問題那家夥是完全沒人跟他爭,他爹就他一根獨苗,哪像朱標這樣,其他二十一個兄弟不管,光嫡係兄弟就還有四個,但誰敢跟朱標爭?壓根兒爭不過啊!

楊勇:都是做爹的,差距咋這麼大呢?

楊堅@楊勇:小子,話裏有話啊!

劉據:差距不僅大,還挺離譜,完全奔兩個極端發展。

劉徹:“……”

要了親命了,來自親兒子的暴擊,要腫麼破?

李淵@楊勇:這你可得跟世民多學學,逼你老子禪了位,還不是想怎麼幹怎麼幹?比如欺負欺負弟媳什麼的。

楊堅@李淵:你丫魂淡啊,瞎教些什麼?

李世民滿臉黑線,父皇您可真好,兒已經“感動”得淚流滿麵了。

劉徹:唔~這還有個比朕還慘的,呼~心態瞬間平衡了。

李世民:“……”

書歸正傳,因為幼年時的遭遇,老朱對自己很嚴格,對兒子很好,對百姓也很好,可這好卻絕對不針對官員。

開國之初,他便定下了官員俸祿,最高一品年俸九百石,最低從九品年俸五十石,一眼看去確實不少吧,但這是年俸啊,一年的生活都在這兒了。

對比一下漢代所謂兩千石高官,得,還是別比了,明朝官員得哭死在廁所。

明朝官員淚流滿麵,老朱你就摳搜吧,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吃得少,天底下啥時候有過這樣的?

老朱則淡定表示,以前沒有,現在有了,你們是給百姓做貢獻去的,要什麼錦衣玉食,要什麼車馬仆從,通通沒有。

坦白說老朱定的這個俸祿體係也不算太差,按這個標準在洪武初年是絕對能活好的,可惜後麵老朱的騷操作來了,他不怎麼懂經濟,所以印大明寶鈔印得很歡快,結果就是寶鈔徹底爛大街。

而官員的俸祿到了洪武後期恰恰是發放寶鈔居多,於是乎明朝官員又哭了,不帶這麼坑人的啊,我裝米的家夥都準備好了,你就給我這個?這不就是紙嗎?有個毛用。

頂層的官員當然有辦法處理這些寶鈔,因為他們的收入來源其實很廣,但底層官員就造孽了,兢兢業業一個月,到頭就拿些紙回家,無怪乎明朝後期貪腐成風,官場腐敗,不貪的話說餓死可能嚴重了,但絕對吃不好,比如海瑞那樣的。

朱元璋:所以,這製度就坑了底層官員?

老朱嘴角一抽,這可真是個悲傷的故事。

除去俸祿外,明朝官員感觸最深的可能就是休沐問題了,想像漢朝那樣五天一休假?不可能的。

明朝製度規定,官員月休三天,其餘就是如春節、元宵、中秋有休假,嗯,皇帝壽辰也有休假。

看著挺好是吧?但請注意這是明朝中後期才有的好日子,至於老朱的洪武朝……抱歉,節假日外,休三天,年休,且有一天還是老朱的壽辰。

老朱表示休什麼假,隻有對社會沒有貢獻的人才要休假,像你們這樣的社會棟梁之才,要什麼休假,麻溜的幹活兒吧。

可能這也是明中後期文官集團徹底放飛自我的原因之一,實在是老朱把他們壓得太狠。

想想宋時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想想漢時年俸兩千石高薪,明朝士大夫們那是越想越氣,越想越難受,這能忍?啪!就把皇帝按在那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