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漢朝的都磕藥了吧?(1 / 2)

平亂親政,治國理政,整頓吏治,劉詢都幹得不錯,那他的軍事成就如何呢?

對此,隻能說兩個字,穩、絕!劉詢一朝徹底將西域納入統治不說,還降服了匈奴,大破西羌,揚威域外。

這不是最牛的,劉詢最牛的是在外麵雖然打得狠,但國內卻是一片太平,孝宣之治,鼎鼎有名。

在這一點上,能跟他對標的是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其他人雖然強,但也總有些偏科。

而這幾位,別看在外麵打得多狠,國內都是一片欣欣向榮,開皇之治、貞觀之治、洪武之治,皆如此!

話說自公元前133年開始,大漢開始反攻匈奴,衛青襲破龍城,後經河南會戰、高闕會戰、定襄會戰、河西會戰、漠北決戰後,徹底奠定漢強匈弱的格局。

但彼時匈奴並未臣服,相反經過十幾年的恢複後,重振聲勢,再次掀起與大漢的戰爭,並且敗少勝多。

話說劉徹當時應該挺蒙的,匈奴還是那個匈奴,漢軍也還是那些漢軍,為什麼以前能贏,現在不行呢?

然後劉徹轉頭望向朝堂,得,原來是衛青、霍去病不在了啊!這下全明白了,不是匈奴不能打,實在是衛青、霍去病太能打。

兩人在時,漢軍打匈奴就像老子打兒子,兩人去後,漢軍質量迅速下降,打成拉鋸戰了。

例如,公元前103年,趙破奴率兩萬鐵騎與匈奴八萬大軍交戰,所部全軍覆沒,本人也被生擒活捉。

公元前99年,天山之戰,李廣利率三萬鐵騎被匈奴大軍圍攻,兵馬折損十之六七、雖勝亦是慘勝。

同樣是公元前99年,李陵率五千步卒與匈奴八萬大軍戰於浚稽山,雖殺敵不少,但所部也一戰全軍覆沒,其本人投降匈奴。

還有公元前90年,李廣利率七萬鐵騎在燕然山被匈奴大軍圍殲,七萬鐵騎全軍覆沒,匈奴慘勝。

對此,真的隻能說一句,有些人不是因為生在那個時代才能立功,而是那個時代因他們而耀眼—衛霍!

劉徹:這麼玄的嗎?

劉徹有些懵逼,我去,衛青、小霍沒了後,大漢被按著爆捶了,這麼慘!

李世民:又見搶風頭,話說劉詢你不說兩句?

劉詢:不必,是朕的沒人能搶,不是朕的朕也不稀罕,且隨他去!

李世民:“……”

嘖,這格局……大了啊!

公元前72年,即劉詢即位後的第二年,彼時霍光尚在,君臣雖說麵和心不和,但對待匈奴上,都是一致的認為,該打!

那一年,大漢出動十六萬鐵騎,兵分五路攻打匈奴,這是兩漢四百年中最大規模的一次對外騎兵出征。

鐵騎出征的同時,漢庭派校尉常惠前往烏孫,節製五萬烏孫騎兵,與漢軍東西並進,形成一個巨大的鉗形攻勢,夾擊匈奴。

十六萬鐵騎北征,匈奴瞬間慌了,驚惶西逃,途中恰逢烏孫騎兵,一場激戰後,匈奴大敗而逃,常惠因此受封長羅侯。

事兒還沒完,第二年冬,匈奴奔襲烏孫,卻很悲催的遇上了大雪,生還者不及十分之一。

隨後,烏孫國、烏桓部、丁令部乘勢進攻,匈奴人死者十之二三,牲畜死亡十之四五,國力大為削弱。

見匈奴這麼倒黴,大漢朝決定關懷關懷老朋友,於是不久後,三千漢軍鐵騎出擊匈奴,攜數千匈奴人還朝。

這一戰,匈奴打得很憋屈,但卻沒膽子報複,畢竟力不如人,如之奈何?此時此刻,他們更希望能和大漢議和而不是開戰。

當然,這隻是匈奴單方麵的想法,彼時匈奴雖然漸漸衰弱,但到底還是強國,劉詢和霍光都不是傻子,哪會給匈奴再次恢複的機會?

公元前60年,匈奴統治西域的日逐王與新任單於—握衍朐鞮,常有矛盾,關係不睦,帶著數萬人歸降大漢,日逐王被封為歸德侯。

公元前57年,匈奴內亂,同時出現五大單於並立的奇觀。

公元前56年,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首領呼韓邪向大漢稱臣歸附,劉詢將其安置於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