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進鹹陽後,整日以關中王自居,看著富麗堂皇的宮殿,劉邦非常留戀,並打算就此住下。
樊噲勸他注意天下還沒有平定,別忘了秦的前車之鑒,但劉邦根本聽不進去,直到張良親自來勸,劉邦這才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於是,劉邦率軍退到了灞上,召集當地的名士,和他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將其他秦朝的苛刻法製一律廢除,這使他獲得了極大的民心支持。
與此同時,項羽在擊敗章邯後,領兵直奔關中而來,範增勸他趁機除掉劉邦,項羽點頭下令準備,要在第二天進攻。
當時,劉邦的兵力根本無法和項羽相抗衡,他隻有十萬軍隊,不可能戰勝項羽的四十萬精兵。
最後是項羽的叔父項伯“救”了劉邦,原來,項伯和張良要好,眼見項羽要進攻劉邦,便連夜潛入營中找到張良,讓他趕緊走,以免被殺。
張良推脫說不能丟下劉邦,並將消息透露給了劉邦,劉邦驚慌之餘,趕忙向張良問計,張良讓劉邦趕緊去見項伯,說明自己沒有野心和項羽爭奪關中王的位置。
劉邦依計見了項伯,非常“誠心”的跟項伯表示自己並無野心,並和項伯約成兒女親家,
項伯當天夜裏返回軍營,對項羽說:沛公先行入關,為我們掃除了障礙,我們這才能順利地通過函穀關,沛公是有功勞的人,我們不應該猜疑他,應該真誠相待。
你要換了李世民、朱元璋這些人在這兒,肯定不會聽信這種胡說八道的話,但項羽不同,他耳根子軟。
沒想到吧,戰場上那個威風凜凜,霸氣無比的霸王項羽,在決策時就像曹操所說的袁紹一樣,好謀無斷,極易聽信親信的話。
到了第二天,劉邦如約來了項羽的軍營,且身旁隻帶了樊噲、張良和一百名精銳親兵。
實話說,這些開國之君膽魄都大得嚇人!
進入大帳後,劉邦立刻給項羽賠禮道歉,以示自己真的毫無野心,項羽點頭,請劉邦入內赴宴。
酒宴上,範增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猶豫不決,默然不應,範增快瘋了,你倒是拿出點戰場上的霸氣來啊!
無可奈何,範增隻好密令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但很可惜,二五仔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拔劍起舞,掩護了劉邦,項莊的刺殺宣告失敗。
再後來,劉邦借故離開,回到了大營,這場宴會,與其說是波雲詭譎,倒不如說是一場笑話。
宴會上,有的是沉著冷靜的劉邦,猶豫不決的項羽,氣急攻心的範增,“護主心切”的項伯,以及,唯一受傷的左司馬曹無傷。
有人說,項羽之所以不殺劉邦,除了項伯的原因外,就是因為劉邦當時的年齡很有欺騙性,當時劉邦已經四十多快五十了,而項羽,不過二十來歲,年輕,有的是時間。
要說這個觀點也不是沒可能,但請注意,項羽他是一方諸侯,是群雄的帶頭大哥,對於有威脅的人……他如果真在想年齡問題的話,那他……是真憨,真傻,蠢到無可救藥。
畢竟古有薑太公72歲出山扶周滅商,百裏奚70歲助秦稱霸,一個年不過五十的人,還是威脅非常大的人,就因為年齡,你給放了,這不是蠢又是什麼?
韓信評價項羽婦人之仁那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雖然對婦人而言是種侮辱,但項羽真的,就跟婦人一樣,猶豫不決,遲遲拿不定主意,最後敗亡隻能說……活該!
項羽:“……”
嬴政:確實敗得不冤,且一個嗜殺成性,屠戮百姓的東西,憑什麼坐這天下?憑那一身肉疙瘩?
項羽:嬴、政!
嬴政:莫要叫喚,你便是喊聲阿父朕也不會瞧得起你。
項羽:噗……
李世民:政哥厲害!這又給搞殘一個!
曹操:得嘞,九妹以後不用噴了,項羽血量大,能受氣,是個人才。
蔡東藩:惟觀於項王之坑降卒,殺子嬰,弑義帝,種種不道,死有餘辜,彼自以為非戰之罪,罪固不在戰,而在殘暴也。
郭嘉:昔項籍七十餘戰,未嚐敗北,一朝失勢而身死國亡者,恃勇無謀故也。
劉邦:我說你們啊,過分了過分了,項羽已敗,橫死烏江,宗廟不存,全屍也無,愛妾自刎於身前,八千江東子弟死於荒野,這難道還不夠悲慘?你們偏要如此氣他!
項羽:老流氓,寡人此生必要殺你,噗……
朱元璋:論損還得是你啊,還得是你劉邦啊,這嘴真是,夠狠!
張飛:闊怕,這就是大佬們的境界嗎?殺人隻在口舌之間。
牛皋:瑟瑟發抖、瑟瑟發抖~
朱棣:好家夥,都說我是噴子,可與劉邦一比,甘拜下風啊!
咳……話題繼續,鴻門宴後,項羽領兵西進,兵入鹹陽,燒阿房宮、殺秦王子嬰,大肆屠戮。
緊接著分封各路將軍為王,劉邦被封為漢王,領巴蜀、漢中合共四十一縣,都南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