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賈誼在《過秦論》中曾寫到: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製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這六世餘烈意指嬴政之前的六代秦君,分別是:孝公嬴渠梁、惠文王嬴駟、武烈王嬴蕩、昭襄王嬴稷、孝文王嬴柱、莊襄王嬴子楚。
先說孝公嬴渠梁,繼位之初,秦國勢弱,河西淪喪。由此發布《求賢令》廣納賢才,引得商鞅入秦,變法圖強,打造大秦銳士,收複河西大片失地。
惠文王嬴駟繼位,殺商鞅而用其法,大敗魏國,全麵收複河西,控製黃河天險,扼製東進中原要道,削弱義渠。
稱秦王、滅巴蜀、敗楚軍,將關中、漢中、巴蜀連成一片,秦國一躍成為版圖最大的諸侯國。
武烈王嬴蕩,設立丞相,攻拔宜陽,掃平秦國東出屏障,平定蜀亂,連橫魏秦,連越製蜀,可惜舉鼎身亡……
嬴蕩:“……”
接著昭襄王嬴稷,或者說超級待機王嬴稷上線,滅義渠,用範睢,遠交近攻,用白起,敗韓魏,弱楚燕、破趙於長平,亡西周,遷九鼎於鹹陽,再次擴張秦國版圖。
孝文王嬴柱……咳,在位三天不犯錯!
嬴柱:心塞(´-ωก`)
莊襄王嬴子楚,滅東周公國,徹底掃滅八百載周王朝殘餘勢力,攻韓、掠魏、破趙,蠶食列國疆域。
及至嬴政繼位,秦國已經據巴蜀、漢中,版圖遼闊,南至楚國郢都,置南郡,北收上郡以東,據河東、太原、上黨三郡,東至滎陽,吞滅二周,置三川郡。
秦國,在當時已然是毫無爭議的第一強國,一統天下確實隻是時間問題。當然,你要說換誰上都行的話……個人實在難以讚同。
比如把胡亥推上去,確定不會崩盤?
胡亥:我去,什麼仇什麼怨?非把我往死路上逼啊?
嬴政:手癢!想打人……
嬴政罷免呂不韋,平定嫪毐之亂,掌握實權後,提拔任用尉繚和李斯等人,積極推行統一戰略。
於公元前236年,趙、燕兩國爆發戰爭,趙國出兵攻燕之際,以救燕為名派王翦等將率兵夾攻趙國,先後攻取趙國閼與、轑陽、河間、安陽等城邑,漳水流域為秦所有。
公元前234年,秦國再次大舉進攻趙國,奪取大片土地,設立雁門、雲中兩郡。
公元前231年,使魏國被迫將部分土地獻秦,韓國亦被迫將南陽獻給秦國,嬴政任命內史騰治理南陽。
一年後,即公元前230年,嬴政遣內史騰率軍攻韓,俘虜韓王安,於韓地置潁川郡,韓國滅!
再一年,令王翦率軍攻打趙國井陘,楊端和率河內兵進圍趙都邯鄲,趙王遷令武安君李牧、大將司馬尚率軍抵禦。
李牧這人有多強,王翦個人非常清楚,對陣李牧即便能勝,大軍損失也肯定慘重,因而……戰神郭開隆重登場。
趙王遷:我去,這孫子又冒頭了!
戰神郭開,雖說文不成武不就,卻是深得兩代趙王寵信,且做事非常良心,收了老王的錢,很快就把事兒給辦了。
迅速在邯鄲散布流言說李牧、司馬尚謀反,趙王遷因此疑心,改用趙蔥和顏聚代替李牧、司馬尚,並殺李牧,驅逐司馬尚。
你看你看,這還買一送一,實在是業界良心。
郭開:求求了,當個人吧!ಥ_ಥ
公元前228年,就在李牧死後不久,秦軍發起猛攻,大破趙軍,攻克邯鄲,俘虜趙王遷,唯有公子嘉逃亡代地,自立代王,秦國則在趙都邯鄲一帶設立邯鄲郡,趙國滅!
嗯,據說趙國滅亡後,嬴政特意從鹹陽趕到邯鄲,坑殺了小時候的仇家,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如果是真的話……切記,別惹小朋友,畢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
又一年後,即公元前227年,嬴政遣大將王翦、辛勝攻伐燕國,燕、代兩國發兵抵抗,被秦軍大敗於易水以西。
公元前226年,秦軍攻下燕都薊城,燕王喜逃往遼東,秦將李信帶兵追擊,燕王喜聽從代王嘉的計策,殺太子丹,將太子丹的首級獻給秦國求和。
應該說,燕王喜將他兒子的腦袋獻出去還是起了點用的,起碼嬴政收到太子丹的腦袋後便立刻罷兵休戰,讓燕、代兩國獲得了片刻喘息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