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乾先患足,行,甚艱難——《舊唐書》
年長後的你,不幸患上了足疾,行動不便,由此,脾氣日漸暴躁,並踏上了瘋狂擺爛的道路。
至於你為何患上的足疾,後世議論繁多,有人認為你這足疾是先天性疾病,有人覺得是後天發病所致,也有人認為這是你騎馬摔傷的。
後天發病?騎馬摔傷?不不不,這方麵並無足夠證據,反倒是先天疾病的可能性最大,這源於你的母後,長孫皇後,身患氣疾。
你父皇、母後這一生共育有三子四女,你是嫡長子,患足疾!
次子李泰,肥胖,亦有足疾!
三子李治,頭疾,目不能視!
長女長樂公主李麗質,病逝,時年23!
晉陽公主李明達,病逝,時年12!
城陽公主,病逝,年歲不詳!
新城公主,病逝,時年30!
三子四女,除城陽公主外,誰人無疾?
在你患上足疾之後,你父皇搜訪賢德,以輔東宮,先後為你挑選了十餘位老臣、名臣出任東宮輔臣。
如於誌寧、李百藥、杜正倫、孔穎達、張玄素、房玄齡、魏征等人。
後來又令劉洎、岑文本、馬周時常去往東宮,為你解惑。
不得不說,你父皇這初心是好的,就是挑的人不咋的,說好聽點這些人多是諫臣,說難聽點……多是噴子。
其中尤以於誌寧、孔穎達、張玄素為甚,三人幾乎是互相較量著上疏,措辭是一個比一個凶狠,言辭一句比一句鋒利。
你蓋個房子,於誌寧講這過於奢華,不行,要改!你跟宦官玩樂,於誌寧說不行,你這是要做秦二世,要改。
至於孔穎達……這位隻要覺得你有一點不對,就會立馬犯顏直諫,不分場合,不分人前人後,總是當麵批評指責你。
最狠的是張玄素,簡直無時無刻不進諫,那言語之急切,恨不得讓你立刻聽他的話。
本來患了足疾,心情就不是很好,想放鬆一下,結果這下倒好,噴子無時無刻不在,簡直了!
麵對這仨噴子,像蒼蠅似的在耳邊嗡嗡不停,打不得,趕不得,罵不得……真是受夠了!
與此同時,因為仨噴子的不停告狀,你父皇對你是越來越失望透頂,轉頭寵起了嫡次子李泰。
於是,你擺爛了!不是說我不堪嗎?我請你們看更不堪的,去告我吧,爺不伺候了。
聽說太常寺有個叫稱心的樂童不錯,長得挺好看,爺要了,帶入東宮,同吃同住,養個男寵挺不錯。
仨噴子一看,我去,這給你囂張的,等著,馬上告你,由此,你父皇火速抵達現場,提劍砍了稱心。
如果說曾經你父皇看的眼神滿是慈愛,那現在……那是暴戾、陰冷,直恨不得殺子祭天的眼神。
對上這眼神,你恐懼了,腦袋低垂,身體顫抖,但同時,怨恨開始生根發芽!身患足疾,這是我想要的嗎?作為一個父親,又為什麼要因為一些噴子的話去厭惡自己的孩子?
這一刻,父子感情宣告破裂,什麼天家父子情,沒了!
你父皇訓完你回宮後,你在東宮為稱心修了屋子,立了個塑像,早晚祭奠,這是真愛啊,起碼對外是這樣,人設不能丟。
知道這事兒後,你父皇對你更失望了,但卻沒有再次駕臨太子府,訓斥你,你有些不爽,莫非這還不夠?
好嘛,等著,我還有更狠的招!不久後,你引突厥人入太子東宮,自己也打扮得跟個突厥人一樣,在東宮裏狂歡。
果不其然,你父皇又知道了,估計氣得腦殼疼,都不願意來了,隻是令李百藥、杜正倫規勸你的言行。
對於這些人,你早受夠了,於是乎全程都是不聽不聽、王八念經,給幾人那個氣啊,小樣,你父皇都不敢這樣,你哪來的勇氣哦?
杜正倫最猛,直接拿你父皇的原話教訓你,許是話很難聽,你一怒之下,直接上書質詢你父皇。
得,這回換你父皇暴躁了,質問杜正倫“何故漏泄我語?”罵完直接把杜正倫貶到穀州當刺史去了。
這對你來說,勉強算是一個好消息,畢竟經過自己的“努力”成功趕跑一個噴子。
隨後不久,你那好弟弟李泰,主編的《括地誌》完稿,你父皇對此很高興,如獲至寶,將其收藏於皇家藏書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