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史上十大抗倭名將,第八位,大明,李如鬆!】
徐謂:哦,是子茂啊!
胡宗憲@徐謂:文長,你徒弟?
李成梁:哈哈哈,不愧是我兒子!
章先生@李成梁:你可別說話了,萬曆要知道你養肥了努爾哈赤,非得把你削死。
萬曆:他幹的?
李成梁:陛下聽我狡……解釋啊!
公元1549年,即明嘉靖二十八年,遼東、鐵嶺,李如鬆出生了,父為名將李成梁。
當然,那個時候的李成梁還不是名將,而是一身清貧的李書生,埋首書卷數十年,就考了個秀才功名,於是李成梁清醒了,讀什麼破書,還是承襲祖上傳下的武官,提刀子立功正經。
於是,又一個書生回到了儒家正統道路!
可惜,李成梁還是醒悟得太晚,四十歲才毅然決然棄筆從戎,被任命為險山參將,而那時候,他兒子李如鬆已經17歲了!
不慌,兒子長大了才好,懷著這個想法,李成梁毅然將李如鬆帶到了軍中,是所謂上陣父子兵,父子倆一起提刀教草原鐵騎做人。
也是因此,年少的李如鬆得到了父親李成梁的親身傳授,嗯,主要學習如何把敵人剁吧剁吧,以及怎麼偷襲敵人老巢,直接偷家。
就這麼過了幾年,李如鬆已經成長為一個殺人眼都不眨,打仗狂猛無雙的猛將時,他遇到了一個人。
這是父親為他請來的名師,他叫徐謂,曾經坐斷東南,獻策平倭的軍師,同時也是一個自殺多次都沒死成,陷入半瘋半癲境況的老者。
聽了徐老師的課後,李如鬆開始變了,嗯,大概相當於典韋的武力外加賈詡的聰明腦殼,於是乎,一個狂猛如虎,狡詐如狐的名將誕生了。
同時,由於徐老師曾長期待在東南,熟悉倭寇作戰風格,並熟練打倭寇的方法,李如鬆也因此掌握了這個暫時好像沒啥用的技能。
學了數年後,徐老師走了,回了他的故鄉,李如鬆也改變了人生規劃,進京參加武舉,並順利考中武進士。
而由於父親李成梁打仗實在太猛的原因,李如鬆受了福澤,承父蔭,被朝廷授予指揮同知一職,充任寧遠伯勳衛,嗯,寧遠伯是就是他父親。
回來了,還是熟悉的鐵嶺,還是熟悉的草原敵人,不同的是他,猛將的武力,謀士的腦子,注定會給草原鐵騎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此後的日子裏,李如鬆過上了一如少年時的生活,追隨父親的背影,攆著草原鐵騎嘎嘎亂殺。
很快,李如鬆憑借戰功升任署都督僉事,不久後,再次升職,入京任神機營右副將。
萬曆十一年,即公元1583年,這一年,李如鬆34歲,已然升任山西總兵官,這一生,仿佛坐了火箭,官位竄得飛快。
這麼不正常的升官速度,易招言官,於是,給事中黃道瞻多次進言,認為李成梁、李如鬆父子不應一同掌管重鎮。
對此,李如鬆半點不慌,因為他父親朝中有人,果然,大學士申時行知道這事後立刻奏請萬曆皇帝對李如鬆善加保全。
於是乎,李如鬆被皇帝召入京師擔任右軍都督府僉書,不久改任提督京城巡捕,很受皇帝信任
此舉明顯不受言官喜歡,於是,給事中邵庶轉頭彈劾李如鬆和他弟弟,時任副總兵的李如柏,說兩人有不法的行為。
奏請皇帝對李如鬆稍加抑製,但皇帝完全不聽,似乎是將李如鬆當成了他的冠軍侯。
公元1587年,38歲的李如鬆出鎮宣府,為宣府總兵官,喏,九邊重鎮,可見皇帝對他有多信重。
某日,宣府巡撫許守謙心血來潮檢閱士兵操練,總兵李如鬆卻不守中晚明時武將尊敬文官的慣例,直接讓許守謙和他同坐。
這事兒你要放漢唐,甚至是明初實屬正常,但在宋朝和中晚明,對不起,文官是老大,你這叫囂張跋扈。
於是,參政王學書看不下去了,跑來勸解李如鬆,結果李如鬆不慣他,兩人爭執不下,幾乎要動手開打。喵喵尒説
事後,巡按禦史王之棟上奏彈劾李如鬆驕橫,嗯,順帶彈劾王學書,皇帝因此奪去二人俸祿,以示懲戒。
關於這個懲罰,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叫罰俸了事!概因晚明時候,正經人都不靠俸祿過日子,哦,除了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