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獎勵:恢複巔峰狀態,延壽三十載,功法《斷金章》靈脈一條】
韓世忠:斷金?這名兒不錯!
完顏宗弼:……
叫嘛不好,叫斷金……淦!
【盤點史上十大反轉人物,第八位,張養浩】
《山坡羊·潼關懷古》中的一句詩為: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作者張養浩,一個被稱之為濁世真君子的人物,或許,比起曆代人傑他的功績並不算高,但人品一項,絕對一流!
忽必烈;不容易啊,終於再次有我大元人傑上榜了!
嘉靖:區區百年國祚,難道人傑很多?
朱厚照:老道士不識數啊,明明才98年,哪來的百年?
忽必烈:……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亦稱齊東野人,山東濟南曆城縣人,元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
生於公元1270年,家中頗為富裕,祖父張山曾投筆從戎,父親張鬱棄儒從商,積攢了不少財富。
相比父祖,張養浩倒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文人,不喜歡讀兵書,也不喜歡做生意,最多搞搞戲曲事業。
7歲時,張養浩外祖一家搬遷至江南,張養浩跟著母親去送行,途中……撿到小錢錢了!
當然,作為一個懂禮貌,守道德的小朋友,張養浩沒把小錢錢揣兜裏,而是問明失主後,趕著上去交還。
10歲那年,張養浩小朋友讀書非常用功,用功到什麼地步呢?他父母都感覺害怕的地步,非常擔心小朋友啥時候把身體累壞了!
一番說教後,小朋友果斷承認錯誤,然後……堅決不改!白天繼續背誦書文,晚上……關門、點燈,熬夜看書。
13歲那年,母親,外祖相繼去世,年少的張養浩很傷心,但生死從來不由人做主,哭一哭後,生活還得繼續。
之後,父親張鬱又續弦娶了尚氏為妻,作為張養浩的繼母。
17歲那年的……咳,這一年,張養浩遊曆濟南,路過舜帝祠,見了老祖宗的祠堂,張養浩心情很激動,寫下《過舜祠》一詩。
19歲,遊曆到白雲樓,又寫下《白雲樓賦》文章寫成後,人們爭相傳抄,嗯,質量很高。
文章傳到山東按察使焦遂那裏,他的眼睛為之一亮,破例接見了張養浩,並推薦他做了東平學正。
23歲時,張養浩遵從父親的意願離開東平,到元大都求官,彼時的平章政事為康裏人不忽木,這人對張養浩的文章大為欣賞,力薦他做了禮部令史,後又推舉他為禦史台掾吏。
26歲,朋友王友開突發疾病去世,張養浩為其撰寫墓誌銘,由此,結識了元代著名政治家元明善。
公元1300年,張養浩恩師不忽木去世,又兩年,張養浩長子雁奴夭折,又一年,好友元明善被貶出京。
接二連三發生的糟心事對張養浩打擊很大,當然,還是那句話,生死嘛,向來不是人能左右的,哭一哭後,生活還得繼續。
又是兩年後,36歲的張養浩出任堂邑縣尹,嗯,元朝改縣令為縣尹,反正職能都一樣。
堂邑,位於山東聊城西北,彼時天災人禍頻發,社會秩序混亂,堂邑這裏,一群官紳地主肆意修建淫祠邪祀,用來斂財。
張養浩到任之初,縣衙的人紛紛表示縣衙不幹淨,住裏麵會有災禍,張養浩不信邪,果斷住了進去。
隨即,針對那些官紳用來斂財的淫祠邪祀,張養浩帶人搗毀,讓當地官紳實打實挨了一次來自社會的毒打。
此外,嚴懲惡霸,據說,當地有個暴徒叫李虎,擅長拉幫結派,為禍一方,前任縣令都不敢動他……話說李虎穿不穿西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