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前文!
公元前180年,時年23歲的代王劉恒於長安登基稱帝,是為漢文帝!
這位劉家老四非常小心,從代地到長安這一路的表現且不說,就是進了長安城後也是小心小心再小心。
居住的宮殿要派心腹去“打掃、清理”內宮的防守也是交由心腹宋昌、張武統領,一切塵埃落定後,好了,終於舍得住進未央宮了!
用現代話術來說,這叫什麼?這叫深得苟之一道精髓!要是寫一本書,該叫《我太宗皇帝實在太穩健了》!!!
入京的時候劉恒僅僅帶了六位心腹大臣,住在寬敞的未央宮中實在沒有半點安全感,滿腦子都是……總有刁民要害朕。
所以,即位之初,即令宋昌為衛將軍、張武為郎中令,負責守衛皇宮、皇城,鎮撫南北二軍,以保證自身安全。
安全有了保障後,鬆了一口氣的劉恒又立馬大肆封賞擁護他當皇帝的功臣,加官、晉爵,要求就一個,別搞事。
連以前被呂後貶斥的劉姓諸侯王以及漢初那幫子功臣後裔他也沒落下,一路賞賞賞,終於,大家滿意了,他的皇位也穩了。
於是乎,算賬開始,登基後的第一刀,砍向了擁護他的頭號功臣,時任右丞相的周勃。
話說周亞夫後來跳得厲害可能就是學了他老爹,一樣的囂張跋扈,誰也不放在眼裏,可能是想著皇帝都是他擁護的吧,反正就很跳。
對此,劉恒的反應很平淡,剛即位的時候,對大功臣周勃那是要多客氣有多客氣。
你來上朝?歡迎!你下朝了?不舍、目送,一派君臣相得的樣子。
皇位穩固之後……嚴肅臉,丞相,注意影響,懂?
什麼?你要辭官,不做右丞相了?嗐,那還等什麼,趕緊上書,就是熬夜,朕也得幫你把事兒辦咯!
周勃人都傻了,不是,這才多久?你們老劉家翻臉咋都比翻書快呢?思來想去,隻得出一個結論:
不愧是劉邦的崽!
抱著你說我醜那我走的想法,周勃辭了相位,帶著一家老小回了封地,準備安度晚年……
(劉恒:安度晚年?想什麼呢?沒死起來嗨!)
於是,僅僅幾個月後,周勃因為私藏盔甲,被捕!
(周勃:鐵門啊鐵窗啊鐵鎖鏈……)
周勃是萬萬沒想到,曆經風雨,見識過秦末風雲的自己,臨老居然栽在了小年輕手上,本以為是實心大饅頭的劉恒,打開一看發現……哦,是湯圓,芝麻餡的!
悔不當初的周勃被捕後連忙聯係了劉恒的舅舅薄昭,最後求情求到了薄姬身上,不是,這會兒叫薄太後,當然,求情是沒啥用的,周勃死不死完全取決於劉恒。
幸運的是劉恒確實不想殺人,加上薄太後的麵子不能不給,於是,周勃出獄了,爵位、封邑一如從前,更是活到了劉恒登基後的第十一個年頭。
劉恒登基後的第二刀砍向了宗室,也就是劉姓諸侯王身上。
這事其實還得從劉邦那兒說起,老流氓跟老朱差不多,平民登帝位,都沒啥根基,跟嬴政、李世民這些豪門不一樣,宗族裏人才很少,所以,分封少不了。
漢朝實行的是郡國並行製,分封的同時郡縣製也是一同實行的。
老實說,這個製度很好,基本保證了漢初的安穩,之所以後來會出大禍,完全是因為人性欲望難以滿足。
劉恒上位後就發現了這一禍端,諸侯王的權力太大,最佳例子就是齊國,他那位大哥劉肥的封國,嗯,很肥,實力也很強。
鏟除諸呂的時候,第二代齊王可是敢直接拉起軍隊跟朝廷兵馬硬碰硬的,劉恒不忌憚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