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以後不要聯係了,我怕他們誤會(1 / 2)

公元前33年六月,漢元帝劉奭死後,皇太子劉驁繼位,尊其母王政君為皇太後,使外戚王家登上政治舞台,為王莽亂國埋下禍根。

劉驁,生於公元前51年,宣帝劉詢很喜歡這個嫡皇孫,因此特意為他取名驁,意指駿馬,經常帶在身邊。

公元前47年,劉驁被立為皇太子,少年、青年時期的劉驁,喜讀經書,寬博謹慎,絕對的好苗子,嗯,長大後歪了!

年齡漸長之後,這位主開始沉溺於玩樂,作天作地不幹正事。

劉奭雖然自己也不咋樣,但對這個兒子卻很嚴厲,希望他當好太子,當然,這個願望到死都沒實現。

有一段時間內,劉奭甚至想廢掉劉驁,改立寵妃傅昭儀的兒子——山陽王劉康,沒成,因為劉驁有外戚史丹保著。

公元前33年,劉奭病重,他的寵妃傅昭儀帶著兒子劉康在病榻前侍奉,作為皇後的王政君和太子劉驁卻被排除在外。

倆人很慌,一籌莫展,這是一個不好太子就要換人的節奏啊!

關鍵時刻,還是史丹仗著外戚以及寵臣的身份,跑到劉奭病榻前哭訴劉驁的不易,替太子求情。

劉奭耳根子軟,加上劉驁畢竟當了這麼多年太子,想換了他,一時半會搞不定,於是承諾不會廢太子,更讓史丹好好輔佐太子。

經此一事,劉驁的太子位終於穩定下來,之後劉奭病逝,劉驁登基,是為漢成帝……也不知道成了什麼?

前文說過,漢元帝劉奭非常寵信宦官,權宦石顯仗著皇帝寵信權傾朝野,威風無比。

但這一切隨著劉驁繼位宣告結束,這位主對石顯,甚至於對整個宦官群體都非常不感冒,一旨詔書將石顯明升暗降,調離權力中心。

牆頭草匡衡,沒錯,就是鑿壁偷光那位,匡衡見石顯失勢,立刻上疏揭發石顯的惡行,劉驁順水推舟將石顯免官。

一代權宦就這樣終結了政治生涯,死於歸途,他的那幫爪牙也是樹倒猢猻散,紛紛另尋靠山。

到這裏,劉驁似乎做得不錯,對,確實很不錯,所以,緊接著騷操作來了!

劉驁毫無保留的信任其母王政君的家族,扶持王鳳打倒了馮氏、許氏,罷免王商。

據說,王商罷相後,悲憤得吐血而亡,而王商死後,無論是外戚還是宦官亦或是儒臣,通通沒了和王家叫板的實力。

王氏一族一家獨大,太後王政君的七個兄弟全部封侯,高官全成了王氏的世襲官位,比如大司馬一職,最後傳到了王莽手上。

當然,王莽篡位是後來的事了,跟劉驁暫時連接不上,就算知道這貨會篡位,劉驁估計也不會管,畢竟……昏君嘛!

除了扳倒權宦石顯外,劉驁也還是幹了幾件好事的,比如提拔重用了農學家氾勝之,氾勝之所撰寫的《氾勝之書》是華夏第一部較為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

再有妥善處理了和匈奴的關係,以及穩定西南局勢,大規模征集書籍文獻。

確立大司馬、大司空、丞相三公平行的政治體製,同時改刺史為州牧,為三國添了點顏色。

除此之外就隻剩荒淫無道咯,當然,劉驁的荒淫跟別個不一樣,其他人最多寵信美女或者美男,至於他……男女通吃!

這貨有一個男寵叫張放,史載:少年殊麗,性開敏!反正長得很好看,劉驁對他很寵愛,同睡同起,寵愛殊絕。

倆人經常一起微服私訪,踏遍山河美景,凡是在外遊玩時,劉驁都自稱是張放的家人……(說不下去了,我表示理解不能!)

這事兒在當時鬧得沸沸揚揚,引起朝臣強烈不滿,太後王政君聽說後大為光火,把張放流放。

劉驁不堪思念之苦,又多次召回張放,恩愛幾天後又迫於壓力再次把他流放,反正就這麼來回折騰,倆人甚至玩起了千裏傳信,一訴相思苦,最後的最後,張放思慕劉驁,哭泣而死……也是夠絕!

劉驁的感情經曆非常有意思,少年時獨寵發妻許皇後,夫妻倆恩愛異非,惹得朝野上下議論紛紛。

夫妻倆生有一男一女,不幸早夭,恩愛了20年後,太後王政君看不下去了,怕劉驁絕嗣,讓他找時間恩寵六宮。

事實證明,劉驁非常聽話,立刻遠離了許皇後,嗯,絕對沒有許皇後年老色衰的緣故,哪怕最後許皇後因為巫蠱坐罪被賜死,也絕對不是劉驁移情別戀,絕對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