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前文!
漢和帝劉肇英年早逝,27歲即崩,自此,東漢朝廷不可避免的走向下坡路。
劉肇生前,由於所生皇子多數早夭,這讓劉肇有些懷疑宦官、外戚聯手謀害他的兒子,於是將其餘兒子養在民間。
公元106年,漢和帝劉肇死後,按傳統,皇位本該由其長子劉勝繼承,無奈這位自幼生了怪病,多年不愈。
於是乎,皇後鄧綏以此為由,認為劉勝不適合做皇帝,轉而改立劉肇那個剛剛出生一百天的小兒子劉隆為帝,即漢殤帝。
次年,改元延平,鄧綏晉位太後,臨朝聽政,至於劉勝,封平原王,趕往封地就國。
與此同時,漢和帝那個最親近的哥哥,也就是清河王劉慶也被鄧綏趕回了封地,但奇怪的地方在於,鄧綏居然專門留下了劉慶的兒子劉祜,即漢安帝。
坦白說,鄧綏臨朝幹政做得不錯,帶領東漢王朝渡過了最為艱難的水旱十年,但是,對於劉隆這個不滿一歲的嬰兒,鄧綏的心腸,很難說是好的。
公元106年八月,就在太後鄧綏發號施令,統禦萬民之際,僅僅當上221天皇帝的劉隆悄然離世,年不滿一歲。
因為是幼年夭折,故而,群臣為其上諡號為孝殤皇帝,劉隆去世的當天,鄧綏與其兄車騎將軍鄧騭決定立劉祜為帝……難說不是早有預謀。
隨後,劉隆被葬於父皇劉肇的慎陵區域內的康陵,父子相伴一處。
劉隆,他是華夏帝王中繼位年齡最小、壽命最短的皇帝。
東漢皇家幼兒園,由劉隆一手拉開帷幕!
緊隨劉隆之後的皇帝是漢安帝劉祜,實歲12,虛歲13,如大家所見,又一個未成年。
公元107年,改元永初,鄧綏的地位不變,劉祜,最多算跟著鄧綏上朝堂,長長見識。
公元115年,21歲的劉祜立貴人閻姬為皇後,嗯,可能是前麵竇太後、以及現在的鄧太後對她啟發太大,這女人也想試試臨朝聽政的滋味,然後就真試了!
試試就逝逝,閻氏雖然自個兒沒丟命,卻讓閻氏喜提地府直通車車票一張……單程那種。
當然,現在還不到她出場的時間,暫且不說。
雖說劉祜已經21歲,奈何鄧太後此時還沒活夠,權力的滋味還沒享受完,於是,好好一個皇帝,硬是活成了一介透明人。
鄧太後依靠著外戚鄧氏,嗯,就是東漢開國功臣鄧禹那一家,以及宦官鄛鄉侯鄭眾和尚方令蔡倫穩穩掌控朝政……別懷疑,就是造紙那個蔡倫。
大臣們眼見朝政被外戚和宦官掌握,心有不甘之下,秘密聯絡了一批同樣不滿現狀的官僚士大夫,準備發動政變。
企圖誅殺鄧氏及鄭眾、蔡倫,廢黜太後和漢安帝,另立平原王劉勝為帝,奈何運氣太差,消息不慎走漏,被鄧太後先發製人,輕鬆鎮壓。
要說這些士大夫是一心為公吧……咳,恐怕不見得,要說他們全是私心……好像又不至於。
總結,這是個成分非常複雜的臨時聯合群體,其中,有的感念光武、明、章、和帝四朝帝王恩德,準備拚一把,讓劉家重新掌握大權。
更多的則是因為利益被外戚、宦官侵占,心有不滿……無奈遇上個宮鬥加權謀大師鄧綏,於是,集體撲街!
慘!慘!慘!
公元120年,劉祜立皇子劉保為皇太子,嗯,又一個未成年!
這一年,劉祜26歲,郎中杜根上奏鄧太後,表示皇帝陛下已經成年,應該獨立處理政務了,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