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前文!

大唐元和十四年二月,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敗亡,唐憲宗李純正式達成削平藩鎮、中興大唐這一成就。

而對於這一成就,李純同學並沒有選擇維護,而是立刻墮落於奢侈享受中去,大興土木。

不是沒人勸說他,可惜,削藩成功的李純早已目空一切,聽不見任何忠言,秉持著天老大我老二的想法,乾綱獨斷,政令由心。

另外,這不是削藩成功了嗎?宰相裴度自然也就沒了用處,於是裴度被貶了,任河東節度使。

某種意義上,裴度和李絳的結局還算不錯,雖然沒能和皇帝共享太平,但至少沒有殺身之禍。

但這兩位極力促成削藩的大功臣,最終落了個外放貶官的下場,也不免讓人唏噓。

曾經的君臣一心,共克時艱,到現在的形同陌路,分道揚鑣,充分展現了一個真理——萬事萬物時刻都在變化。

這世間,你在變,我也在變,裴度、李絳在變,李純同樣在變。

舉個最直觀的例子,比如秦檜,靖康恥發生前,這人雖然不是什麼主戰派,但至少還是個人,去一趟金國留學後,嗯,成功變成了畜牲。

再比如汪填海,曾提筆寫下:舉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何其豪邁!結果八嘎來後這貨迅速當了狗,噫!羞見先人!

說回正題,裴度、李絳之所以為李純所不喜,根本原因就在於兩人實在太有能力,簡而言之——功高震主!

李純一直很憂傷,手下沒有人才的時候,他憂傷,因為沒有人才就幹不成事。

等手下人才濟濟的時候,他還是憂傷,為啥?因為手下實在太能打了,這很不好,會搶了他的風頭。

敵人在時,李純能克製這個想法,因為他知道,敵人不消滅的話,什麼風頭,通通都是狗屁,但等敵人被消滅後,嘿嘿嘿,算賬的時間到了,俺忍你們很久了。

裴度、李絳就吃虧在這一點上,所以,有困難時,李純拿他們當親人,沒困難時……愛上哪上哪兒!

一句話,你這麼能幹,置老板於何地?你這麼能幹,要老板幹嘛?你這麼能幹,如何體現老板的英明神武?

言歸正傳!

趕走了裴度後,我們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李純在幹什麼呢?修宮殿?找美女?賺小錢錢?不不不,都不是。

李純在追求一種很新的東西,也不對,這東西不算新穎,具體是什麼呢?答:長生不老!

這個夢想李純不是第一個有的,秦有始皇尋仙跡,漢有武帝覓長生,就算是大唐,老祖宗李世民也做好了表率,簡而言之,這個夢想非常遠大,非常高端大氣上檔次。

明代宗室朱載堉曾寫過一篇《不足歌》其中幾句是這麼說的:終日奔波隻為饑,方才一飽便思衣!

之後的目標一個賽一個的大,要美妻、要良田、要好馬、要當官、要當宰相。

一品當朝為宰相,還想山河奪帝基,心滿意足為天子,又想長生不老期!

李純就處於這個階段,他生於皇室,打小就沒為衣食住行傷過腦筋,當官他又看不上,因為他在做一項更有前途的工作——皇帝!

當上皇帝後,藩鎮跋扈,朝廷勢弱,於是他想要削平不服,中興朝廷,掙他個流芳千古。

而現在,他做到了這一切,於是他寂寞了,下一步該幹嘛?他沒了頭緒,就這麼如無頭蒼蠅一般轉了幾次後,他終於再次有了夢想——長生不老!

問題來了,長生不老這個目標很遠大,但……找誰呢?

找和尚?別鬧,這類人大多除了念經打坐外就隻會……念經打坐,然後告訴你肉身隻是臭皮囊,今生受苦,來世必定享福,巴拉巴拉一大堆——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