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宋太宗趙光義自高粱河一戰慘敗後,乘驢車一路南逃,耶侓休哥領軍追了一路,愣是連車尾都沒看到一點,無奈返回。
公元979年7月11日,趙光義逃到定州暫歇,聽說遼軍北還後,終於是大鬆一口氣,於是多歇了兩天。
同月28日,趙光義回到開封,至此,宋軍第一次伐遼以慘敗收尾,附加獎勵一個高粱河車神諢名。
回朝之後,趙光義因為北伐慘敗,遲遲沒有給在太原之戰中立下戰功的武將封賞,於是他侄子趙德昭找來了。
對此,趙光義惱怒於高粱河之戰中,他乘驢車逃跑後,眾將企圖就地擁立趙德昭繼位,因此回答道: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賞也不遲。
退朝之後,趙德昭自殺了!沒錯,曆史記載,被叔叔罵了兩句後,趙德昭就自殺了。
聽說這個消息後,趙光義那是又驚又悔,趕忙跑到趙德昭府上,抱著侄子的屍體痛哭:癡兒何必這樣呢?
李世民:看得出來,他們叔侄關係非常好。
朱棣:……啊這……俺不做評價!
雍正:叔侄和睦!
趙匡胤:光義,朕的好弟弟,你就沒有什麼要解釋的嗎?
趙光義@趙匡胤:這個……皇兄你知道的,大家都不想的,再說,德昭他是自殺的啊,我根本沒來得及阻攔啊!(╥ω╥`)(為另一個我默哀,保重!)
趙匡胤:嗬嗬!(`‐ω‐´)
趙光義@李世民:那是,對比唐太宗對隱太子、巢王的手段來說,朕,望塵莫及!ヘ(;´Д`ヘ)
李世民:……我**你**!(省略萬字)
趙光義@雍正:我等著看你笑話!๑乛v乛๑
朱棣:呐,這事俺們真不適合評價。
李世民、雍正@朱棣:你個老六!
時間來到公元980年,這一年,遼軍數次南下,入寇滿城、雁門關、瓦橋關等地,宋軍與其交戰,互有勝負。
幾次大戰後,趙光義深覺自己又行了,於是準備再次禦駕親征,好懸讓大臣勸住了。
【眾臣:陛下,高粱河有一次就夠了,真噠!
趙光義:眾卿相信朕,朕不會在同一個地方繼續犯同樣的錯誤了!
眾臣:……就怕換個地方還犯!
趙光義:……不打了!ಥ_ಥ】
雖然沒能禦駕親征,但趙光義搞事的熱情半點沒少,總是積極聯絡著草原上的其他族群以及半島上的高麗國,大家一起給遼國找事做。
公元981年,趙匡胤最後一個兒子,趙德芳病逝,史書記載就仨字:寢疾薨!屬於是病逝。
至於為毛會跟趙光義扯上關係……因為死的時間太巧合了,他哥趙德昭剛死兩年不到,他叔叔趙廷美就比他晚死三年。
呐,有皇位繼承權的三位基本保持兩三年一噶的速度,你說玄乎不?
最重要的是,趙光義的長子趙元佐,因為叔叔被貶一事去求情,結果沒成,然後趙元佐瘋了。
呐,對兄長趙匡胤,他有謀殺的嫌疑,對嫂子,他削減哀榮,對侄子,他還有嫌疑,對弟弟趙廷美貶官,導致弟弟鬱鬱而終,對兒子……兒子瘋了。
綜上,就連宋史這部蓋棺定論的書都對他做的事非議很大。
《宋史·太宗本紀》:故帝之功德,炳煥史牒,號稱賢君。
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縣公(趙廷美)之貶死,武功王(趙德昭)之自殺,宋後之不成喪,則後世不能無議論焉。
更絕的是,不僅僅史書對他有非議,曆代史學大家對他也不乏諷刺。
比如,《宋史》說趙光義:帝沈謀英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誌!教員讀史書的時候就在後麵加了仨字——但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