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禧北伐!

說的是公元1205年,因為宋金兩國的關係逐漸緊張,加上宋寧宗趙擴對於金國的要求漸漸不滿,於是支持韓侂胄發動北伐戰爭。

時間回到慶元年間,在韓侂胄扳倒趙汝愚後,他終於如願以償的得到了節度使一職,圓了夢想。

後來更是加開府儀同三司,進爵豫國公,少傅。

再後來,封平原郡王,太傅、太師,至此,進無可進,封無可封,爵位已經到頭了……生命也差不多了。

作為北宋名臣韓琦的五世孫,韓侂胄的權勢、榮譽真的夠高了,家族五代人都是節度使,這在整個兩宋堪稱絕無僅有。

同樣的,權力也大得不可思議,首先,他正式官職不是宰相,隻是知閣門事兼樞密院都承旨。

說白了隻相當於六部侍郎一級的官職,但是,韓侂胄就靠這個官職號令天下,南宋上上下下,升降與否完全看他心情。

說他是奸臣,冤枉了!畢竟慶元黨禁除了趙汝愚、朱熹這兩個帶頭的之外,其他同黨可一個沒死。

沒死不說,還沒進大牢,哦,科舉變了,道學變成了偽學,什麼《論語》《孟子》通通被禁,成為禁書。

這刀子捅得厲害,自漢文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已經輝煌了多少年?這下讓韓侂胄給禁了。

所以說,慶元黨禁不重要,惹了朱熹也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他連《論語》《孟子》都敢禁,天下的讀書人讓他得罪了大半,他不被黑誰被黑?

後麵幹這個的是誰?是朱元璋,但強如朱元璋也隻敢刪改《孟子》,完了沒多久又讓改回來了。

韓侂胄倒好,憑一己之力……他是真的勇。

聊回正題,說韓侂胄是奸臣挺冤枉,但說他是權臣那是半點不冤,純純寫實了。

如果要找人對比,得是明朝張居正,活太師……可巧,兩個人都得了太師虛銜。

兩個猛人,在兩個製度非常完備的朝代做到了天字一號權臣,屬實牛得不行,甚至於,他們已經不能叫權臣了,而是張居正的那句話:

吾非相,乃攝也!

攝政王,舍你其誰?

同樣的,兩個攝政王多少是有點囂張在身上的,張居正把萬曆當兒子訓斥,韓侂胄把豪宅建在趙家的太廟上邊,關鍵還沒人敢說啥。

這掌控力度,嘖嘖嘖……趙匡胤、朱元璋看了得氣得跳起來。

還是同樣,兩個攝政王都是有那麼一些追求的人,張居正想變法,搞改革,韓侂胄卻是想回北邊看看,至於說北邊現在被金國占了,那還說啥,打他!

於是乎,北伐開始提上議程。

北伐!

這兩個字好像有什麼魔力,千百年來無數人前仆後繼,祖逖、劉裕、嶽飛、韓侂胄、朱元璋,還有後麵的孫先生,一個個舍生忘死,向著北邊集火。

當然,還有一些奇葩人士,比如高粱河那位,距離南宋君臣更近的還有宋孝宗趙昚的北伐。

於是乎,這個議程一提出來,讚成的寥寥無幾,反對的群起而至,朝野上下幾乎都在反對。

為什麼?人心思安是一個,北伐一次敗一次也是一個。

距離成功最近的一次就是劉裕、嶽飛,但這倆多少有些倒黴在身上,一個因為心腹死了,後方無人,隻能放棄繼續北伐。

一個……一神帶四坑,還是天天想著背刺你的豬隊友,這特麼誰帶的動?嶽飛表示,我真的盡力了!奈何九妹金牌發的太多。

當然,雖然反對者很多,韓侂胄也允許他們發表意見,但是……韓大人不聽啊,你說你的,我做我的,主打一個互不打擾。

因為要北伐,一個議題便又被拖了出來,也就是為嶽飛平冤。

是的,宋孝宗給嶽飛平反過,追貶秦檜,追封嶽飛,加諡號武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