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三大防線,其中兩淮防線因為長期負責抵禦金國入侵,所以這條防線守衛力量最強。
其餘京湖、川蜀防線因為久無戰事,加上用人不當,迅速被蒙古攻破,於是,南宋朝廷想到了孟拱。
孟拱確實不負所望,先是摧毀蒙古渡江的希望,又主動出擊收複襄陽六郡,為南宋的苟延殘喘贏得時間。
隨後,因為杜杲的加入,京湖戰場趨於穩定,沒等孟拱鬆一口氣,便被告知川蜀防線即將告破。
於是乎,孟拱被宋理宗極速調往川蜀。
孟拱再一次不負眾望,頂著蒙古80萬大軍(號稱)的優勢兵力,硬生生把蒙古打出川蜀。
然後,又回到了孟拱的老本行,修城,布置防線。
原來的川蜀門戶,蜀口關隘,因為趙彥呐那貨的棄守,早被蒙古毀得不成樣子,孟拱要想守好川蜀,隻能另辟路徑。
於是,孟珙設計了新的三道防線。
在夔州設置製置司副使,調關外都統司駐防,負責涪州、萬州以下江麵河堤,成第一道防線。
以常德府、澧州一帶,構建第二道防線。
第三道則以辰州、沅州、靖州、桂陽軍、郴州構建而成。
三道防線,既防蒙古從川東東下,又可以防止蒙古從雲南、廣西方向迂回包抄。
曆史已經證明了孟拱的眼光獨到,概因蒙古滅宋之前,忽必烈率軍先滅了大理,迂回滅宋。
蒙古打退了,防線建好了,孟拱再次擦亮了雙眼,找人,等一個自信的靚仔,畢竟一個人負責兩處戰場,太累了。
很幸運,又找到了人,這次是靚仔自己冒頭的,他叫餘玠,字義夫,是個……不務正業,愛打架的人。
據說,餘玠小時候家裏很窮,一般這種背景下的名人都會刻苦讀書、練武,以期出人頭地,餘玠卻不走尋常路。
他愛吹牛,侃大山,愛打架。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餘玠喝茶的時候,老毛病犯了,又吹牛,然後讓店小二懟了,懟著懟著兩人就打了起來。
餘玠年紀小,第一次幹仗沒贏,於是越想越氣的他下了黑手,抄起一根木棍就往人腦袋上砸,小二死了,餘玠逃了。
迷茫的他麵臨著兩條路,要麼上梁山……好吧,南宋沒有梁山。
要麼當土匪,做職業逃犯,要麼從軍。
餘玠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第二條路,幸運的遇到了上司趙葵,主持端平入洛那位,更遇上蒙古入侵,於是,餘玠站起來了。
前文說過,杜杲知安豐軍,足足擋了蒙古軍隊三個月,最終等來援軍大敗蒙古,領著軍隊來救援杜杲的人就是餘玠。
同時,他還擊斃了蒙古主帥葉國大王,於是功勳加一。
第二年,餘玠守城,跟蒙古軍隊血戰三天,保住城池不破,但他自己卻是重傷。
又受傷了!
餘玠沒覺得守住城池有多光榮,他隻知道他被人打了,還差點打殘了,於是,越想越氣的他想要報複蒙古。
1239年,隨著宋蒙戰爭的升級,蒙古在開封建造了一大批戰船,準備水陸並進,攻滅南宋。
餘玠瞅準機會帶著部眾出發了,孤軍深入蒙古境內,奇襲開封城,一把火燒光了蒙古建造的戰船。
蒙古:……不是,你們宋人是見不得船還是咋滴?孟拱燒船,你餘玠也燒船,還能不能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