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0年,忽必烈登上汗位後,於中央設立中書省,於各地設立宣撫司,任用漢人或漢化程度比較深的色目人為官。
同年,忽必烈與阿裏不哥開戰,憑借漢地豐富的人力、物力資源,忽必烈成功將阿裏不哥逼走,占據了和林,阿裏不哥則是退至吉裏吉思。
逼退阿裏不哥後,忽必烈趁機誅殺了阿裏不哥的支持者渾都海、阿藍答兒等人,這些人手上握有重兵,暫時而言威脅比阿裏不哥大得多。
1261年,阿裏不哥卷土重來,再次占據和林,並誅殺忽必烈留守和林的宗室諸侯王。
同年10月,忽必烈率軍北上跟阿裏不哥大戰數場,互有勝負,戰事僵持,到冬季,忽必烈無奈班師。
1262年,漠北大饑,忽必烈……
忽必烈很開心,小樣,跟我玩,這回終於輪到我了吧!
忽必烈下令斷了運往和林的糧道,沒飯吃的阿裏不哥隻能被迫西遷,去找飯吃,於是,忽必烈再次占據和林,且不戰而勝。
同年,漢人軍將李璮趁忽必烈著眼漠北,無力看顧全局這一時機,發動叛亂……被鎮壓了。
這次叛亂讓忽必烈對漢人的猜忌心理與日俱增,由此,忽必烈開始有意重用色目人以牽製漢人。
同時,廢除漢人世襲製度,削弱這些漢人世家權力,同時,地方上實行軍民分治,抑製地方做大。
1264年,又是大饑,阿裏不哥又沒飯吃了,這次搶糧食都找不到地方搶,無奈,阿裏不哥服軟了,表示這汗位,還得四哥坐最好。
於是,汗位之爭結束。
雖然汗位爭奪戰結束了,但大蒙古國分裂的種子卻埋了下去,就等開花結果了。
1271年,忽必烈改大蒙古國為大元,元朝正式建立,這個軍隊強得離譜,內政亂得像渣的封建王朝終於登上曆史舞台。
元朝建立後,忽必烈於中央設立中書省、禦史台、樞密院,地方上設立行省,開創行省製。
同時,忽必烈於全國各地興建驛站,暢通驛路,鞏固了對全國各地的統治。
中央集權,發展生產,嚴明法度,興修水利,這是元朝建立後的好,這些措施讓社會經濟複蘇,邊疆地區得到一定開發。
但是,因為蒙古是遊牧民族南下入主中原,保留了許多落後製度,比如二五戶絲製,比如官工匠製度,比如驅奴製度,比如斡脫製度,貴族世襲選舉製度……以及民族壓迫。
在元朝近百年的統治時間內,稅收製度一直是混亂不堪的,各種苛捐雜稅,不止百姓忍受艱難,聽著還特麼頭疼。
給人的感覺就是……這不是一個新興王朝,而是一個王朝的末期,官逼民反。
另有匠籍製度,元朝將原金國、南宋的各類工匠編戶造冊,列為匠籍,規定匠籍子弟,一世為匠,世世為匠,就連婚姻也不能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