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兒隻斤.愛育黎拔力八達,別名壽山,元武宗海山親弟弟,據說是元朝自忽必烈之後唯一的賢君。
愛育黎拔力八達年幼時,闊闊真為他和哥哥海山挑選名儒為師,名儒李孟被推薦當選。
李孟是後唐王朝沙陀貴族後裔,也就是李存勖、李嗣源的後唐王朝後裔,當然,這是元朝,他的沙陀貴族身份並沒有什麼用。
李孟受人推薦還是因為書讀得好,據說他是神童,博聞強記,貫通經史子集,且有意入仕。
於是,當闊闊真為海山、愛育黎拔力八達挑選老師的消息傳出後,李孟當仁不讓的上場了。
兩個學生,海山癡迷武力,有點文化但不多,愛育黎拔力八達倒是好學。
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海山跟著李孟剛讀了幾年書就讓卜魯罕趕到漠北去了,師生兩人相處時間短,感情不深。
反觀元仁宗,李孟不僅跟他待的時間長,且師生情深,所以,元成宗死後,李孟才支持元仁宗發動政變,且非常希望元仁宗就此登基。
元仁宗:……你以為我不想?還不是我哥拳頭硬!
1307年,元成宗病逝,元仁宗發動政變後“主動”遣使迎接哥哥海山回京繼位。
海山對此非常感動,於是沒回京,直接率軍在上都和林繼位,也就是元武宗。
元武宗繼位後,為酬謝弟弟的大功,立刻封其為皇太子(雖然應該是皇太弟更妥帖)
元武宗海山統治時長三年半,就比雞哥多一年。
元武宗統治末期,也是起了心思想要廢掉愛育黎拔力八達的,奈何這家夥的政治團體已經成勢,輕易動不得。
看看海山在位時任用的人就知道了,蒙古貴族、西域人、高麗人、回回人、色目人,就是漢人少。
為啥?因為漢人勢力當時主要團結在愛育黎拔力八達身邊,任用漢人,就是在給愛育黎拔力八達增加政治籌碼。
海山不願意輕動,但等他想要動的時候,時間到了,大聲說拜拜,世界下次來,武宗無了。
時為1311年正月,武宗駕崩,愛育黎拔力八達繼位,是為元仁宗。
愛育黎拔力八達甫一上位,先拿哥哥的心腹開刀,比如三寶奴、脫虎脫,樂實等人,一刀下去,世界安靜了。
隨即,廢除哥哥在位期間頒布的大部分政令,停止營建中都、廢除尚書省、取消至大寶鈔。
然後就是愛育黎拔力八達自己的政策了,大力任用漢人,重開科舉……上一次科舉還是南宋末年,到愛育黎拔力八達這裏,36年沒開科舉了。
1313年,愛育黎拔力八達下詔正式恢複科舉。
1314年,全國鄉試,錄取舉人300人,
1315年,300名舉人參加會試,錄取100人。
同年,舉行殿試,最終錄取進士56人,漢人張起岩為科舉左榜狀元,蒙古人護都答兒為科舉右榜狀元。
科舉左右榜是啥?這就得問問元朝的民族特色了,他們雖沒有明文規定四等人製,但方方麵麵都搞出了區別,比如科舉。
簡而言之,科舉左榜是專為漢人、南人開設,科舉右榜是專為蒙古、色目人開設。
為啥不統一一個榜單?
想想科舉這東西漢人玩多少年了,蒙古、色目才第一次,要是統一一個榜單,那……多尷尬!
不管尷尬不尷尬,反正科舉是重開了。
這次科舉仿照唐宋舊製,尊朱熹的理學,史稱延祐複科。
距離宋亡36年,距離金亡81年,漢人到這裏,終於重新獲得正常的入仕途徑,民族矛盾稍稍有點緩和,但不多。
重開科舉的同時,愛育黎拔力八達還在江浙、江西、河南這些地方清查田畝,試圖以此增加國家稅收。
但是吧……他低估了元朝官吏的手,字麵意思,官員且不說,尤其小吏,因為上升渠道完全沒有,所以唯一目標就一個,撈錢,往死裏撈。
撈錢就算了,要是小吏幾年一換地方,那撈得也不是太多,影響也不會太壞……很可惜,小吏世襲。